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综述

发布时间:2018-05-06 01:16

  本文选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 儿童发展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概念包含多个因素。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对儿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会导致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危险,以及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风险。从目前来看,人们忽视了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所面临的发展风险。有研究表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儿童,也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社会适应不良的发展风险。因此,从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层面上,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今后学界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
[Abstract]:The difference of family's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is an objective fact that exists widely in modern societ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family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cep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contains many factors. Families with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families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lower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may lead to the risk of brai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risk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cognition, emotion and so on. For the time being, people ignore the development risks faced by children from high-socioeconomic famili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ldren from families with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also have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risk of development with poor social adaptation. Therefore,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policy,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it is the direc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family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河南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影响青少年执行功能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干预研究”(2012ZRZD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莫雷;;全社会都要关心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成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晓东;陈怡;高秋凤;;流浪儿童的性格与行为特点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张囝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行为适应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1期

7 盖笑松;闫裕;;国外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发展促进项目[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8 师保国;申继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9 叶婷;吴慧婷;;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补偿和调节效应[J];心理学探新;2012年01期

10 王宝华;冯晓霞;肖树娟;苍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间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秀清;曾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2 陈方红;;教育过度:基于家庭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冯淑丹;闫秀峰;江琦;;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钟昌红;;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7 李俊茹;杨晶;;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概述[J];成功(教育);2012年06期

8 施国春;;大学生择业控制点与职业探索关系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蒋志兵;;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0期

10 李从欣;李国柱;;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梁秀香;;城乡籍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差异比较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找寻中对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殷红霞;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赵海燕;大学生就业取向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妍;强与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差序性影响[D];东华大学;2011年

6 贾慧;初中生父母体罚与亲子关系质量的关系:对父母体罚合理性及常规性感知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小瑞;父母体罚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索长清;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现状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帆;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一鸣;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张卫;李董平;谢志杰;;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海莺,莫文;家庭环境与小学高年级儿童创造个性的相关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7 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8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9 孙中欣;学业失败问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10 徐晓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J];青年研究;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莹;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自闭症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晓丽;李晓文;;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3 翟大林;;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石绍华;;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状况的简要分析[J];心理学探新;1991年04期

5 钟俊燕;曾菁;;儿童人际冲突与自我调解冲突能力之我见[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蔡黎曼;;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年06期

7 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8 程福财;董小苹;;童年的本质:现代儿童观的嬗变与超越[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12期

9 吴靖,陈金赞,叶忠根,王治玉;离婚家庭儿童学习活动的问题及成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4期

10 董光恒;杨丽珠;邹萍;;父母行为差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情绪调节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潘利若;;农村中小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场认知风格、学业成绩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发展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北京市社区早期儿童发展综合评价标准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秦元东;秦金亮;;儿童发展理论学科体系的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姜微微;张卫;;儿童攻击行为特质信念及其对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茅于燕;周志芳;;初生至三岁儿童智能发展的追踪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8 唐自杰;;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潘菽教授《心理学简札》的体会[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纪林芹;张文新;;父母惩罚及其与青少年的自尊、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高雪梅;陈贻承;李红;;大学生漫画认知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李亚男;儿童更需要健康的心理[N];新疆日报(汉);2004年

2 趾祥;幼儿过早接触电脑易形成内向性格[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吴凤岗;开发自控能力[N];吉林日报;2009年

4 李函;婴儿为何会“情感偷听”?[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穆晶晶;幼年教育影响一生心理健康[N];保健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苏军;人际圈不简单 学业重压力大[N];文汇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坤;超常儿童心理脆弱给他们一点自卑感[N];保健时报;2004年

8 董洪亮;如何化解“千千结”[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洁嵘;关于儿童发展动机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教育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3 赵丽;情绪状态对儿童认知定势转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微微;儿童攻击性行为特质信念及其对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娜;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聪阁;4-7岁儿童对遗传的认知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胡艳玲;3~5岁儿童的母亲关于儿童自主的观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达佳;儿童社会角色、行为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俊萍;汉藏小学3、4年级儿童提问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耿岚;南京婴儿父母育儿压力、育儿参与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0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50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