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从中美文化的差异看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5-06 02:10

  本文选题:学生创造力 + 中国学生 ; 参考:《人民教育》2013年02期


【摘要】:正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培养,是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自从儿童走出幼儿园,他们要面临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遗憾的是,很多本来富有活力、充满创造性的孩子,在接受了系统的中小学教育之后,却变得循规蹈矩、死气沉沉。事实上,在国际性的青少年数学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的往往是中国的学
[Abstract]:Primary school belongs to basic education, basic knowledge, and training of skills and attitude is the basic task of this stage. Since children get out of the kindergarten, their basic task is to learn and form a systematic knowledge system. Unfortunately, many living and creative children have accepted the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After learning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routine and lifeless. In fact,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for young people, the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s Chinese learning.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课题“儿童社会创造性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37;G5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维利;陈晓环;项茹;;运用斯腾伯格理论培养护理创新人才[J];护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2 王守忠;田官贵;;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J];经济师;2006年06期

3 田友谊;;创造力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蔡笑岳;朱雨洁;;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智力及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5 谷传华;创造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6 张俊;唐健禾;梁洁;;论国家创新体系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谷传华;陈会昌;;社会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历史测量学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迎;;苏格拉底“助产术”对我国音乐学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启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组织创新氛围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过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娟;试论现代家庭的语文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师玮玮;动机激发类型、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维燕;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思维风格与物理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通宇;贵州省高校学生人格因素与创新精神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燕;道德创造能力及其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英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海祥;高中男女生数学创造力的差异性分析及培养途径[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相宏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报告[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明;;强化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黄文武;学校中阻碍学生创造力之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仁厚;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班主任工作[J];四川教育;1985年03期

4 赵强;;创造力投资理论及其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6年27期

5 张利荣;;谈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6期

6 张玉梅;王忠华;;论教育理念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高德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王智娜;教材教辅与学生创造力培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04期

9 程玉峰;设疑教学对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探讨[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章剑和;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洁;;感知觉的丰富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感觉剥夺实验给我们的启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成子娟;侯杰泰;;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姜根龙;;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黎家琼;;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与学生创造力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6 肖跃进;;启发明之门,拓创造之路——谈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的“六结合”教育[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7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陈慧;常悦珠;;在华留学生常见心理适应问题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孙新兴;;日本侵占青岛时期殖民主义教育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倩 王健;中日学生差异明显[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记者 李亚杰 璩静;觉得烦恼无处诉中国学生比例最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早报记者 韩晓蓉;澳大利亚奖学金名额翻番[N];东方早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学生为何缺乏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庆环;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来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6 虞淑环;温籍博士谈中美教育[N];温州日报;2005年

7 张学军;2007中国国际教育展落幕[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8 张学军;今秋教育展又有“新面孔”[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9 于丽雯;无锡学校首设日企培训班[N];无锡日报;2007年

10 ;中国学生留学澳洲将大受影响[N];深圳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爱中华;心理类型理论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良月;改进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文静;基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师生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琳琳;医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列;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宣如;星象学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的人格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申燕;创造型教师心理特征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万方;跨文化交往中的冲突与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晓琴;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伟峰;MDIS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刁贺;从教师的学生情感取向看评价学生的标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0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50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b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