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榜样塑造的叙事转型
本文选题:榜样教育 + 叙事 ; 参考:《江汉论坛》2013年05期
【摘要】:当代社会已经不能仅凭教育者单方面灌输价值观就能形成上行下效的局面了。榜样教育结合叙事形式,使教育回到道德生活的起点,以深度描述方式诠释榜样,使学习者在理解榜样和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行动的内在动力。
[Abstract]:Modern society can no longer be achieved by the unilateral instillation of values by educators. Example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narrative form can make education return to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ral life and interpret example in depth so that learners can form the inner motive force of moral action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example and self-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当代榜样教育叙事研究”(编号:12D11014)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钢;;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王俏华;;对学校道德教育中榜样教育方法的伦理学追问[J];教育探索;2011年04期
3 曾斌荣;榜样教育在于创新[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冯国有;关于当前榜样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0年02期
5 范中杰;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6 檀满仓;;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教师;2006年07期
7 赵平;;榜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年16期
8 答会明;;榜样与榜样教育初探[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刘鸿雁;;榜样教育要多元化[J];成功(教育);2009年11期
10 陈述清;;探讨榜样教育的科学心理机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峰;谢州艳;;青少年自我、动力系统与适应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熊贤君;张雪强;;杜威“教育即生活”新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幸生;刘宇;;中学生动力系统及其与自我和适应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顾颖颖;;构建情感的课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卫嘉;;德心共育的大学生自助助人心理成长教学模式新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覃海琪;;道德榜样和评价能力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孝辉;教学叙事: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 谢克俭;韦钰院士诠释“做中学”科学教改计划[N];福建科技报;2002年
3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鲍东明;诠释理解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陈纪;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N];文汇报;2000年
6 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瞿延东;如何理解“共同发展”的格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贾海峰;理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内涵[N];工人日报;2002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郭生乐;关于素质教育理解的几个误区[N];光明日报;2000年
10 王水山;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六性[N];黄冈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婷;榜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沫辉;教学习惯[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志华;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郭斌;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庄后胜;当代榜样教育有效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龚超;社会转型时期的榜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翟羽佳;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沿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文晶晶;榜样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莹;新时期榜样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述永;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秦永;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榜样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5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