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吉利厄姆大学预科
本文选题:大学预科 + 凯瑟琳 ; 参考:《建筑学报》2013年08期
【摘要】:正凯瑟琳吉利厄姆大学预科是一所新颖的培养21世纪技能的学校。精心设计的开放空间赋予整个建筑以蓬勃的生命力,激发了使用者的社会和思想交流,对于组织所有功能区域来说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室内外空间的设计组织,在反映高校教学环境特征的同时,给予高中学生必要的监督。高年级的教学空间
[Abstract]:Kathryn Gilligham prep is a novel school for developing 21 st century skills. The well-designed open space gives the whole building a vigorous vitality and stimulates the social and ideological exchange of users, which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organize all functional areas. The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give necessary supervision to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Space of Senior Grade
【作者单位】: SHW建筑设计公司集团;
【分类号】:TU2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举,孟晓军;开放、共享、交流——对新时期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体认[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白宪臣;张慧;;支持素质教育实施的建筑环境条件——以中小学校为例[J];华中建筑;2006年06期
3 肖林;呼唤公共绿地与开放空间[J];四川建筑;1997年01期
4 房庆方,宋劲松,马向明,许瑞生;营造开放空间 提高城市品质——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绪论[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5 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年06期
6 林墨飞;复合型开放空间——“公园广场”的构建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7 杨杰;教育空间的营造——川北医学院教学楼设计创作[J];四川建筑;2001年02期
8 黄辉;学校建筑设计漫谈[J];福建建筑;2005年04期
9 ;ITALPROMO&LIBARDI协会总部,罗马,意大利[J];世界建筑;2005年10期
10 赵秀敏;;游客行为模式与城市滨水环境设计——以日本佐贺市松原川及佐嘉神社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泓;;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借鉴思考——以美国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策略为例[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2 蒋羿;;浅谈城市发展中的边缘化开放空间[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3 邵经智;李凯;;大型商业建筑室内开放空间的营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4 宋立新;;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策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梁慧颖;;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的优先保护——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承照;方家;;美国城市自然保护与开放空间的历史演变[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彬;;营造商业街区的人性空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韶霞;彭蓉;刘广林;;洛阳市周王城广场改建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赵考重;韩锋;田文宝;尹燕池;;某高校教学楼的增层与改造[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10 汪幼江;韩青;;乐山市城市夜景规划[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开放空间规划[N];抚顺日报;2008年
2 ;绿色建筑令员工感到不满[N];网络世界;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敏;公园不仅仅是绿地和美化[N];建筑时报;2006年
4 徐建国 徐小东;寒冷地区城市应减少热能损耗[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胡顺涛;新两江四岸如何规划打造?[N];重庆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用不锈钢诠释可持续的设计理念[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西木 编译;在保留与创新中再现宜人空间[N];中国花卉报;2008年
8 ;在公众庭院里,,建筑的功能是在居住之外的[N];丹东日报;2008年
9 ;山、水、城融合 汇聚发展新动力[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汪克田;发扬传统文化 探索现代设计[N];建筑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徐小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郭书胜;当代台湾中小学校园建筑及21世纪转型的新趋势[D];同济大学;2008年
4 刘纯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董禹;凯文·林奇人文主义城市设计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晓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8 王桢栋;“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陈渝;城市游憩规划的理论建构与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嘉;普通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空间尺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郝凌子;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林墨飞;开放空间的同构思维[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传耀;大连滨海开放空间使用状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鑫;长春市开放空间的历史演变及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桑玮;大型商业综合体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潘波;大召寺前区开放空间地域化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南;住区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潘萌萌;城市环境开放空间“林荫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欧阳秋实;响应环境过程的山地住区开放空间规划初探[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3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8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