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时期“联合国影闻宣传处”的研究
本文选题:民国时期 + 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联合国影闻宣传处是民国抗战期间进行战时新闻宣传的机构,利用放映幻灯和电影、举办照片展览、办壁报等多种方式来形象生动地宣传抗战,以增加一般民众对于时事新闻及日常生活知识的正确了解和认识,对战争时期的国民动员及民众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处的工作主要于1943—1945年间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为这一时期电化教育所承担的"唤醒民众,抗战救国"的重任贡献了一份力量。本文通过对联合国影闻宣传处的成立背景、机构沿革及其开展工作的梳理,分析了它的作用与价值。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United Nations Fil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the organization that carried out wartime propaganda. It used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the projection of slides and films, the holding of photo exhibition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wall newspapers to vividly publicize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general public's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affairs news and daily life knowledge, it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national mobilization and popular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 Its work was mainly carried out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1943-1945, which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important task of "awaken the people and save the nation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hich was shouldered by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and value of the UN Shadow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by combing its backgrou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and its work.
【作者单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70186)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又新;简析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转型[J];东南亚研究;2003年03期
2 王丽丹;郭秋惠;;邱陵教授访谈录[J];装饰;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骄雪;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史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敬;;早期电化教育中国特色探源[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朱敬;;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及其经验体系[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阿伦娜;;电化教育事业的初创——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4 张万杰;;一二九运动后王卓然逮捕东北大学学生风波始末——兼谈王卓然的校政[J];东北史地;2013年02期
5 高峻;;江泽民的治水思想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03期
6 徐焱炀;;一二·九运动的延续——记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J];黑龙江史志;2009年09期
7 王坤;;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流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4期
8 钱承军;;抗战时期的海外中文报刊[J];晋图学刊;2006年03期
9 郭又新;;全民动员: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冷战宣传[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6期
10 蔺明华,王志意,段文中;淤地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利;2003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2 黄慧玲;美国文化价值观与文化霸权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2 照日格图;论冷战初期美国对外传媒战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秦景良;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发展及其可持续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婷;书脊上下[D];北京印刷学院;2007年
6 钱倩;真理运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牛健;美国新闻署:产生的理由 消失的根据[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海燕;对外宣传与传播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甘迎春;解放前中央大学的学生运动[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曾鹏;中华民族心理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2 张佳余;杨才林;;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1期
3 朱考金;王思明;;试论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实践——以北夏实验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吴丽君;;试论民国时期成都私立中学教育的办学成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9期
5 王凤杰;唐晓天;;民国时期辽宁省民众教育发展探析[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6 阿伦娜;;电化教育事业的初创——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7 陈凯津;浅谈电化教育手段[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8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的学校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房列曙;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杨红星;郑红艳;;民国时期留美医学教育的历史轨迹追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忠恩;;岭南国语教育重镇:广州市立国语讲习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熊贤君;;民国时期湖北私塾的现代化整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张成立;;谈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冯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民众教育研究——以《中华教育界》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吕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举办民众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熊明安;高慎英;;民国时期的教育辅导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耿新锁;;论陶行知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葛焱;;细谈电化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中学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熊焰;;清末和民国时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与评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唯;民国时期的“教育独立”思潮[N];团结报;2002年
2 郭之纯;从大师故事感悟教育真谛[N];检察日报;2010年
3 王桃兴;楚雄市获得“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N];楚雄日报(汉);2009年
4 记者 杨恒;庄浪全面实现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N];甘肃日报;2005年
5 钟伟;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燕贵峰;电教花开满古豳[N];咸阳日报;2007年
7 王翠竹;陶行知故乡的优秀团队[N];黄山日报;2007年
8 张永春;长武电化教育促村级组织建设[N];咸阳日报;2008年
9 溧组;溧阳电化教育与远程教育齐头并进[N];江苏科技报;2009年
10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张廷银;晚清及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事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煜;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苏州大学;2012年
3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宁;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袁绍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丽;民国时期学校家政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与民国时期科学教育(1912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8 屈博;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研究群体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望;湖南实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施志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女子学校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6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