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的术语、特性和功能分析
本文选题:电子课本 + 教科书 ; 参考:《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4期
【摘要】:随着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项目的示范应用深入推进,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且形式各异的电子课本。电子课本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相关标准草案界定了电子课本,但其属性与"电子书"和传统的"教科书"的特性存在交叉与融合。文章从"电子书"和"教科书"的角度出发,对电子课本的概念、属性、特性和功能进行系统剖析,利用概念地图工具、Wiki百科共建知识的方法,明确电子课本的术语概念,将电子课本的特性与属性区分开来,并进行对应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电子课本的内涵,完善电子课本相关标准草案,推进电子课本的应用。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and electronic schoolbag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textbooks in the mark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formulated. The relevant draft standards define electronic textbooks, but their attributes are intersecte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books" and traditional "textbook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book" and "textbook",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ncept, 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lectronic textbook, and makes clear the concept of terms of electronic textbook by using the concept map tool of Wiki encyclopedia to build knowledge toge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are distinguish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better reveal the connotation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improve the relevant standard drafts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及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号:11AXW00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电子课本生态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BTQ001)的阶段成果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计算环境下e-Learning教育应用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0YJA880148)资助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英伟;;电子课本解读[J];出版广角;2007年08期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3 孔庆梅;;电子书的新产品形态:社交型电子书[J];出版参考;2011年33期
4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8 杨治平;;美国重新修订教科书生产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8期
9 徐行,赵绥生;关于构建教材成果评价体系的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傅伟;;富媒体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终端上的应用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程继夏;施正盼;申松梅;绳珍;;教材循环使用与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2 陈婷;;现代远程教育中互动理念的分析研究[J];办公自动化;2007年12期
3 李春英;白晓晶;;引领学习过程的网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推荐学习安排”网上教学模式案例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治飞;董朝菊;张放;鲁玉洋;吴涛;陈云;;论科技期刊的易读性及其构建[J];编辑学报;2008年02期
5 姚勇;;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交互的因素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6 彭茂辉;李周航;崔璨;;名校与薄弱学校教育资源联动项目管理策略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7 蒋立兵;茅洁;李光军;;基于“情境导学”的排球技术电子教材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8 付海东;;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刘颖;黄雁雁;;即时通讯工具对教学效果影响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陈丽;远程学习中的信息交互活动与学生信息交互网络[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徐红梅;;现阶段远程教育的交互设计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辉;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建设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发明;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媛;对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改进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跃玲;网络教学交互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苏丹丹;游戏化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雷绍南;泛在学习环境下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机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康兴良;高中数学新教材在闽南农村地区适应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党晓梅;中美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洁;教育虚拟社区成员交互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戚国银;基于Flex的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方田;基于Flex的电子课本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莉;回归儿童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插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陆臻;;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创新——以苹果和盛大文学为例[J];编辑学刊;2012年01期
3 郝振省;;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编辑;2011年01期
4 夏兴通;;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标准化现状与思考[J];编辑之友;2009年08期
5 黄孝章;张志林;;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高志丽;;电子书包推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出版参考;2010年24期
7 魏丹荑;尤建忠;;我国中学推行电子教材是否可行[J];出版参考;2010年28期
8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9 余人;;台湾地区的电子白板与电子书包[J];出版参考;2011年27期
10 马海群;孙凡;路云强;;实现电子书统一标准的全新思路——基于接口的解决方案[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商报记者 徐楠 张晓东;[N];北京商报;2010年
2 陈斌;[N];计算机世界;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蓉蓉;电子书传播中的阻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关梓文;通用文档模型及在文档格式转换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3 韩绍伟;中国大陆数字出版的媒介再现[D];复旦大学;2010年
4 冯晗;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张倩;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慕彦瑾;;学校组织文化及其培育[J];沧桑;2007年02期
2 谢小芸;;从认知耗散结构的形成看教科书“学材化”的功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樊绮;许哲伟;陈智源;林明祥;伍学龄;陈志强;;教科书走向无纸时代——教育领域中“书”的变化(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7期
4 于伟;;上海:电子书包有望5年内普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0期
5 张倩影;;网络教材是否会成为传统教材的终结者[J];出版参考;2009年22期
6 赵春声;陈露;;润物细无声:教材中“非正式”内容的功能[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5期
7 刘颖;;电子书包已然十年[J];教育;2010年22期
8 石鹏峰;;“电子书包”:小荷又露尖尖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9 石鹏峰;;持续推进“电子书包”的若干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10 陈圣日;;我们迈出的第一步——“电子书包”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红深;;伪满洲国教科书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刘立德;;陆费逵教育思想试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汪寿阳;;不远的未来[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崔运武;;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诸惠芳;;外国教育史研究成果巡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秦玉清;;北洋政府时期浙江私塾的实态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斌;电子书包促教育模式创新[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李莉;推广“电子课本”是否可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静雯;教科书循环使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N];联合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夏海微;当废纸卖的教科书堆成小山[N];杭州日报;2007年
5 熊丙奇;怎样让免费教科书循环起来?[N];东方早报;2007年
6 王晖;今春起免费教科书要循环使用[N];河南日报;2008年
7 宋洁云邋冯俊扬;阿根廷:旧教科书买卖火,循环使用有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李霆;新疆 教科书采购节资750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9 记者 李珂;21类教科书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N];福建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邵丽华;河南大力倡导教科书循环使用[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海霞;清末民初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对教科书的管理[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水红;教科书话语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俊朝;陆费逵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李爱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启敏;资源教室功能评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育芳;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谭箬;学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娟;法定文化中的学生意象[D];北京大学;2008年
10 李建忠;教师教学魅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