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补偿:美国“放学后计划”的兴起和发展
本文选题:美国 + “放学后计划”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放学后时间对儿童的成长可能是"危险",也可能是"机遇"。当低收入工薪家庭无力照顾放学后子女时,美国"放学后计划"提供了将"危险"转换为成长"机遇"的第三方环境。本文对美国"放学后计划"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发现它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教育补偿作用,是消除城市贫困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放学后计划"得到了美国民众高度的公共支持。
[Abstract]:After-school hours can be "dangerous" or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s growth. When low-income working families are unable to care for their children after school, America's After-school Program provides a third-party environment that turns "danger" into "opportunity". This paper combs and studies the American "after-school program" and finds that it doe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for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 poverty. " The after-school program "received a high degree of public support from the American peopl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0JZD0037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公立学校家校合作发展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璇;美国公共教育券的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3 高霞;美国STC教材简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杨秀梅;费斯勒与格拉特霍恩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陈新民;美国“全国历史日”活动的经验及启示[J];学科教育;2002年11期
6 王海燕;文化的多元与共生:美国“在家上学”运动述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姚霞;影响美国校长培训发展的因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李明忠;学生事务管理下的美国大学生心理咨询[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9 蒋显菊;中美教师教育改革对比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郑百伟;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实施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耿润;;十九世纪末美国女性教师协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陈竞秀;;美国学校暴力干预方案评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红霞;;为低收入群体服务:发展中国家私立教育一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世强;;农民工子女:类型分化及其社会融入的制度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6 张宏伟;;经济与就业对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双重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方芳;;评述美国教育财政充足的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X;不均衡分布的,不是天赋是机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兰文;台年轻人压力大[N];团结报;2011年
3 刘怀;这笔账该咋算[N];吉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他们只能享受“一免一补”?[N];宁夏日报;2007年
5 卢汉龙;公平教育保障流动活力[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母家亮 张鑫;景俊海访问陕籍人士在台创办的学校[N];陕西日报;2010年
7 首席记者 何明亮;鄂旗百姓幸福指数再“看涨”[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8 南方周末实习生 沈茜蓉;让出身不再决定命运[N];南方周末;2011年
9 冷燮 记者 徐敏;上海居民教育支出快速增长[N];解放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冬素;我省农村孩子将收到“教育大礼包”[N];浙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3 邓飞;我国城乡教育公开的现状与发展测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涓;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小丽;PDS: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D];河北大学;2005年
3 苍金户;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陈建录;美国特许学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艳杰;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朱瑞刚;美国私立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郑丽君;美国快速启动规划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贞;美国教师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强;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育实习的研究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6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3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