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儿童学校生活情感体验的缺失与重建

发布时间:2018-06-19 15:12

  本文选题:学校生活 + 情感体验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9期


【摘要】:学校是儿童离开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化生活共同体。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经历着一个不断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体验着情同手足的同学之情,感受着胜似父母的师生之情,并由此逐渐成长为一个道德情感健全的人。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在工具理性驱使之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愈加异化,学校生活无时不受到现代社会中"功利"与"算计"的浸染。儿童的深刻情感体验正是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童年失去的情感体验将永远无法弥补。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当前学校生活中儿童情感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又要从人类之"爱"的经典论述中获取理论资源,为重建儿童的道德情感世界提供可能的教育建议。
[Abstract]:School is the first community of social life that children enter after they leave their families. Students in school life experience a constantly rich proces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experience the same feelings of fellow students, feel better than parents' feeling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us gradually grow into a sound moral feelings of the person. However, modern social life is driven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the emo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s increasingly alienated, and school life is always affected by "utility" and "calculation" in modern society. The profou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hildren is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their daily life, an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lost in childhood will never be compensated.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not only face up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ldren'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our school life, but also obtain theoretical resources from the classical exposition of "love" of human beings, so as to provide possible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for rebuilding children's moral and emotional world.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12-0608)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碧霞;;重新解读杜威的儿童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芳;;试论幼儿园概念转变教学的现实必要性[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韦冬余;赵璇;;杜威“探究教学”中儿童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丛海燕;;民族主义的兴衰与全球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阎桂芝,都治国;加强“SRT”计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李菊红;;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即生活”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林振武;亚里士多德与墨子政治哲学比较研究[J];齐鲁学刊;2003年05期

8 林贵长;;论勇德[J];齐鲁学刊;2007年01期

9 阚逍;;追寻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的现代启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丁利锐;朱世英;;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推进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春;;从个人内在因素谈爱的发展顺序[J];考试周刊;2011年26期

2 ;开展兴无灭资斗争 批判“爱的教育”思想——《新华日报》编辑部和《江苏教育》编辑部联合召开教师座谈会讨论《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J];安徽教育;1964年10期

3 李彬;;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情感体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4 石英;朱秀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加强对中职生爱的教育的途径与方式[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5 梁春燕;爱的教育[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6 蒋风;斯老师和《爱的教育》[J];湖南教育;1996年03期

7 张芳彦;爱的教育 美的追求——评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吴家荣;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J];美与时代;2004年08期

9 王桂荣;张梦煦;;《爱的教育》之感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於凤;;爱从心生——浅谈如何进行爱的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莉娟;庄越挺;潘云鹤;吴飞;;面向事件动态相关的情感计算模型[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玉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美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程燕;;网恋与非网恋大学生自我表露、情感体验对比调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柳铭心;胡卫平;施建农;;中学生的科学-性别刻板印象及科学-情感体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信宝;;注重道德实践,增强情感体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洪云;王江洋;;媒介暴力形式对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钱尧钟;;情感,让语文教学更加美丽!——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守纪;杨兆山;;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 提高儿童积极适应能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功能性转换及观念变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艾宁;;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特点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10 王海贤;;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成长[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陈国平 张建法;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光辉[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本报记者 颜芳邋刘艳元;“假日学校”:让学生收获自信和感恩[N];新华日报;2007年

3 周克苏 王兆美 山东省博兴县锦秋中学教师;关爱每位学生才能遏制“隐性辍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专业信任与学校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曲沃县高级职业中学 李晓红;有效课堂造就灵动学生[N];临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宋献霞;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N];开封日报;2006年

7 向继忠邋王鹰;“学校生活比家里还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王岗 通讯员 牛明远;舞钢市斥巨资打造农村生态中学[N];平顶山日报;2009年

9 单士兵;警惕“幸福指数”变成“注水软指标”[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晋邋李晏墅 王卿;快乐管理:管理模式新探索[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东;论诚信观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珊;家具形态元素情感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宫寒冬;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艺术与哲学[D];吉林大学;2007年

6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贾跃千;游客景区体验的构成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袁德润;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与文化传统关系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齐海英;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芳;追寻似与不似之间的内心的真实[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群;现代标志设计趣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莛伊;论教育感情及其培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伟敏;户外广告的设计心理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沈洁昱;企业心理成本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张晓利;体验设计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刘巧艳;抑郁症患者情感体验和心理干预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9 黄平;油画创作教学中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杨波;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0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40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