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主体性范式教育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6-19 15:22

  本文选题:主体性 + 范式教育 ; 参考:《求索》2013年10期


【摘要】: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Abstract]:Subjectivity education is a new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t is a hot spot of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The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value is manifested by the multi-dimension of value relation, the change of value meaning, the creativity of value subject, the object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the objectivity of function attribute of value object, the materiality that value subject needs to produce, and the objectivity of function attribute of value object.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way of value intermediary a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strumental value and the Noumenon value, the one-sided and absolu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ivity",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at the macro level, and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 itself. In this paper, we reflect on the problems of how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quality, so a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subject, subjectivity, education and subjective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巧艳;;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意向性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冯洁;;主体性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张扬[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红梅;苏莹;;发挥大学生主体性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庆红;师生交往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成文,王秉琦;培养德育主体:德育创新之本[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梅萍;培养道德生活主体:21世纪道德教育改革之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石中英;主体教育是什么?":一种批判性话语[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01期

2 司林波;郑宏宇;;教育问责制的理论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1期

3 徐丽玲;一位优秀女教师特质的叙事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4 孙战民;马树伟;;有效班级管理者的心理学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3期

5 刘斌;;关于新时期教师师德特质培育的思考[J];教师;2011年26期

6 龙剑梅;;论课堂传播中知识信息及其渠道的特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武光路;韩继莹;;利用心理咨询特质建立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4期

8 钟启泉;“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4期

9 尹秋云;;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心理健康课堂的定位与特质[J];高教论坛;2011年06期

10 胡志鑫;;学生主体性教育思想渊源探析[J];中国市场;2005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钢;;试论成功心理辅导员的特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莫文;皮婧;;摩梭中学生性格状况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明磊;;神奇商店、资源回收站、龙门客栈——三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应用与比较[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丽珠;;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李高峰;;华美协进社社务及其特质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伍承聪;管健;;大学生校园污名心理与行为的归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许燕;王中会;;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大学适应关系的模型[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中会;王晶;;性别角色与大学适应关系的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沙毓英;秦稚华;;基诺族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及其与当地汉族学生的比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朱菁菁;;自我同一内涵心理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景寅;好校长应具备的特质[N];承德日报;2008年

2 山东省莱州市教研室教科所 彭慧;学校管理文化的生态特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肖川;教育情境的特质[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许燕 王芳 赣南医学院 王建发;谁是职业倦怠易感人群?[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金坛市教育局 徐吉华;让思考成为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省实验学校郑东中学 崔红霞;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N];河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琴 本报实习生 李理 卢莹;发现孩子 因材施教[N];广西日报;2010年

8 金姝;透视赴港求学热[N];吉林日报;2007年

9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成尚荣;地方课程培养具有本土情怀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颖彦;四川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特质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蕴博;中学生希望特质两种干预方案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阎文蓉;特质抑郁大学生的心率变异性特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建兵;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孔凡华;中学生希望特质、应对方式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石瑜婷;大学生归因方式、人格特征与内疚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芸;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气情绪管理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庆磊;大学生宽恕与特质情绪智力、人格、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蔚;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情绪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兰岚;大学生幽默特质与创造力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0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40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