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共享的视角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本文选题:教师 + 学习共同体 ; 参考:《教育探索》2013年04期
【摘要】:知识共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实践中,教师的知识共享受知识本身特性、教师主体愿望、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共享视角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主要策略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合作共享的教师学习文化、建立有效的教师学习交流机制、搭建一体化的教师学习网络平台。
[Abstract]:Knowledge sharing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In practice, teachers' knowledge enjo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itself, teachers' main desire, school 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 main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 are: to guide teacher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to create a cooperative and shared teacher learning culture, an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teachers' learning. Build an integrated teacher learning network platform.
【作者单位】: 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华维;姚琦;;幼儿园教师社会化研究回顾与简评[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2 王秀红;刘源;;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主体隐性知识转化机制[J];情报科学;2006年03期
3 冷晓彦;;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6年06期
4 陈茵;王心刚;孙凡;;高校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9年02期
5 王秀红;;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6年02期
6 朱卫未;施琴芬;朱恒民;翟丹妮;;基于互信判断的隐性知识共享主体博弈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7期
7 龚雪;;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综述——从两个维度展开[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8 韦瑜;张妮;;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价值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朱厚敏;;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庆国;马超;;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师校本学习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爱凤;抚州市市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春方;苏州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莉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名师影响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爱军;构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研究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苑高兴;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晔;新课程背景下X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文婷;个人外载隐性知识转化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红丽;郗英;;基于过程分析的知识共享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滔娜;;学习共同体与和谐课堂的创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向朝春;;教师如何建构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8期
3 蓝同磊;;试论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李慧;李兴保;;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在线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华卜泉,张蓉;教学研究欢迎“外行介入”[J];教学与管理;2004年23期
6 白磊;;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7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Z2期
8 赵健;;基于知识创新的学校组织发展——兼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的异同[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9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10 李冰;;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培训新方式[J];中国教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黎东;;教育知识管理指导下的资源库环境建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10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坡区广济中心校 斯诚忠;学校应建立学习机制[N];眉山日报;2005年
2 记者 徐宜军;组建学习共同体,我的学习我做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记者 张丽亚;西山区:利用教育博客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N];昆明日报;2011年
4 王艳玲;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时晓玲 刘琴;“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学校共同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实习记者 张滢;教师在网络中结成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简作军;建设校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波;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丁亦周 王小兵;互学互助,打造精彩校外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局长 孙波;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8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凌晨;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支持平台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任瑞仙;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张化东;应用BLOG构建教研共同体的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励颖;面向中学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设计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1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4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