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美国基础教育中SBAC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20 21:44
【摘要】:美国构建SBAC评价体系缘于其"核心标准"的出台与州学业评价实践的诉求。SBAC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学确保所有学生高中毕业时已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SBAC评价体系由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临时性评价以及网上数据报告系统四部分组成。SBAC评价体系凸显评价方式的平衡性,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实现评价结果处理的多元化等对研究我国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启示。
[Abstract]:The SBAC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ts "core standards" and the appeal of the state practice of academic evaluation.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SBAC is to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are enrolled and employed by the time they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by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Prepare for. SBAC evaluation system by summative evalua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temporary evaluation and online data reporting system. SBAC evaluation system highlights the balance of evaluation methods, supported by advanced technology. It is very enlightening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result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DHA09017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BCA100097)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60号)
【分类号】:G40-05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周琴;杨登苗;;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宏义,许明;美国扶助薄弱中小学的主要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丛树海;周炜;;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3 游敏惠;朱方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法律基础及其衍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变革及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永崇;莫丽娟;;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制度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2期

6 李成华,石宏,张淑玲;美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5期

7 张春枝;;从“福利帮助”到“终身学习”:国外的经验[J];中国德育;2013年02期

8 杨莉;;美国加州母语课程标准与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娄琦;;从美国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看美国的教育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10 赵丽丽;;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特色研究[J];继续教育;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朱鹏;私校公助:澳门的视点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新民;基础教育改革渐变论[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吉;基于标准的大规模数学学业评价之命题研究—中美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燕;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美国学区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傅能荣;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茨茨;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英语)》的主要特点及借鉴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含华;[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杨世迪;[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郑洁;“要素学校联盟”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菲;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视同仁”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在华;美国先行计划的产生及初期发展(1964-1974)[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首国;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复生;转型时期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范式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冬丽;中美基础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比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孙雪荧;;美国以“公平和高质量”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02期

3 易兴霞;;美国阿米什人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J];世界民族;2010年05期

4 韩梅;;美国K-12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学习标准解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9期

5 高霞;美国STC教材简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杨秀梅;费斯勒与格拉特霍恩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7 陈新民;美国“全国历史日”活动的经验及启示[J];学科教育;2002年11期

8 王海燕;文化的多元与共生:美国“在家上学”运动述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姚霞;影响美国校长培训发展的因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10 李明忠;学生事务管理下的美国大学生心理咨询[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徐晖;;扩充优化教育资源 壮大中心城区基础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靳万勋;;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之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张素蓉;;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个人直接成本的实证研究——以北川县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耿润;;十九世纪末美国女性教师协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陈竞秀;;美国学校暴力干预方案评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向蓓莉;;甘地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超时;打掉基础教育的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记者 陈晓东;基础教育开始“起跑”[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罗霞;今年基础教育要办好5件大事[N];云南日报;2003年

4 曾志明 陈举红 本报记者 唐维杨;江阳区 让基础教育与城市一起发展[N];泸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徐德明 通讯员侯静;争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排头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姚鹏;基础教育何时“有教无类”[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谢海阳;北欧基础教育:让教育真正走进实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徐润生;办好基础教育之思考[N];江西日报;2004年

9 张丽霞;跨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该怎办[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10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王荣华;和谐社会与上海基础教育的新使命[N];联合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欣双;中国教育供给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卢西亚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涓;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小丽;PDS: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D];河北大学;2005年

3 苍金户;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陈建录;美国特许学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艳杰;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朱瑞刚;美国私立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郑丽君;美国快速启动规划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豫元;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贞;美国教师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4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34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