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名技校学生抑郁与危害健康行为因素研究
[Abstract]:Positive mental diseases account for a high proportion of diseases in young people, and the majority of mental diseases occur in youth (1224 years old) [1]. Depression, as the most common and frequent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sadness, fatigue, and lack of interest in daily activities [2].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tudents are susceptible to depression due to problems such as exams, relationships, and relationships [3-7]. In addition, smoking, alcohol abuse, sexual behavior and other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and depression have a strong correlation [8].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health risk behavior factor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of two technical schools in Cangzhou and Xi'an in August 2011.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资助项目(CHN6R51A)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2 文雨田;李雷雷;王宏;汪洋;;重庆市中学生焦虑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7期
3 石金香;朱宏斌;;3897名学生自杀相关危险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24期
4 彭敏宁;胡国清;董晶;张玲玲;刘彬彬;孙振球;;就业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5 谢蓓芳;方永年;谢舫;张晶晶;张敏涛;;家庭缺失初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6 张翔;赵燕;;师范专科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7 樊帮水;刘江楠;李茂秋;李彦章;;成都市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8 张静;;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9 孟秀红;何成森;邢超;陶芳标;;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5期
10 汪启荣;钱铭怡;;自我概念羞耻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碧英;孙健敏;;公仆型领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常淑敏;赵景欣;周若涛;张文新;;大学生的危险行为及与其社会支持和自尊之间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刘文;谢珠斌;陈玲丽;边玉芳;;抑郁情绪患者的情绪认知与情绪启动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赵波;佟月华;;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社会分离模型的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支愧云;陈永进;;青少年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保护因素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幼虹;郑希耕;郑伦;;从漂浮行为看学习记忆能力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袁俏芸;王玲芝;;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来自抑郁、药物成瘾和网络成瘾的研究依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丽加;好学生心理问题也不少[N];健康报;2000年
2 冯军军;抑郁带来疾病[N];云南政协报;2002年
3 朱晓山(南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N];深圳商报;2000年
4 徐文端;解除抑郁四招[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何艳虹;别让抑郁网住心[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7 李明西;别让抑郁成“杀手”[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皮丕湘;远离抑郁有良方[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张丽娟;妈妈抑郁 孩子受害[N];大众卫生报;2002年
10 侯健;学生的智商与情商[N];兵团日报(汉);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严开胜;生产型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热生;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易尚辉;湖南省中学生自杀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梁恒豪;大学生精神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艳丽;中学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冒险行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7 冯东林;亲子关系、人格特质对中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关曦;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静;大学生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43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4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