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关于教育投入外溢效益计量模型之我见——与周胜、刘正良商榷

发布时间:2018-07-25 12:34
【摘要】:教育的经济效益有两大类和多个层次。教育的外溢效益是其间接效益的一类,包括三个层次。构建外溢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应有基本的要求,才会有科学的结论,尤其是关于第二、第三层次的效益模型。本文对周胜、刘正良构建的模型提出质疑,指出并分析其模型构建的不当之处和由此模型得出的多个错误结论。
[Abstract]: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ducation has two major categories and many levels. The spillover benefit of education is a kind of indirect benefit, including three levels. Only when the econometric model of spillover benefit is constructed can scientific conclusions be reached, especially the benefit model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levels. This paper questions the model constructed by Zhou Sheng and Liu Zhengliang, points out and analyzes the improper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and several wrong conclusions from the model.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学敏;何酉宁;;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年03期

2 崔玉平;李晓文;;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3期

3 钱争鸣;邓明;于艳萍;;教育支出的产出效应研究——基于空间Panel Data与菲德模型的数量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年03期

4 周胜;刘正良;;中国教育投入的外溢效益及其计量检验[J];教育与经济;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刚;何冬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益分析——以蚌埠市与芜湖市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余;;论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主体的培育和开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7 魏下海;;论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人力资本投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8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宁;;基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朱满德;陈诗军;刘超;;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智毅;;澳门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梯队培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涂道勇;李世聪;唐莺;;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国桢;刘慧发;周洪武;;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与战略[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5 王超;李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欣光;;浅析城市管理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学敏;;立足科学发展观,拓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找寻中对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强;山东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彩娟;引入监管变量的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旭虹;论大学决策权力运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丁晓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劳动者持股机制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小浩;居民家庭高等教育开支及其挤占效应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胡永远,刘智勇;人力资本的最优投资规模分析——以中国高等教育为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3 李国平;陈晓玲;;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4 陈惠雄;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5 肖璐;范明;;教育投资外溢与江苏经济增长:一项实证考察[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6 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7 林洁;教育外溢效益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8 袁国敏;中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解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陆秋君;艾克凤;;中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颖;宋玉霞;刘根节;;提升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7期

2 李艳红;;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黄钦海;朱玉春;付辉辉;;我国各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年03期

4 汪会宝;刘婕;张帅;;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7期

5 刘亚荣,张兴;北京市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年01期

6 谭永生;;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计量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7 王再文;王贵鹏;;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分组面板数据的考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01期

8 金英姬;路楠楠;宋玉霞;;基于溢出效应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任安忠;;河南省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J];北方经贸;2010年06期

10 刘阳;;教育对四川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春奎;;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对中国的实证研究[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炜;;湖北省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与估算[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燕;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蒋燕;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重庆市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4 罗建平;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豪好;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黄毓芝;中国及各地区教育经济贡献率软计算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胡双梅;四川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丁伟华;山东省经济发展对教育水平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白志栋;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王丽君;教育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43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43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