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脉络综述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several times wit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 different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y are common in nature. That is, how these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ies can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hina,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gap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Tibet,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ibet.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大学;
【基金】: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一般课题“西藏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05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海;;国内教学幽默研究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2期
2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路新民;;学科与级别[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杨惠中;;教育技术学简论[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5 张诗亚;;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范围[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3期
6 刘永政;教育技术学[J];中国远程教育;1992年07期
7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庹向东;信息技术与高师“教育技术学”课程整合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与学科定位[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10 林启者;教育技术学的服务观[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田丽娟;;70-90年代末中(国)印(度)教育投资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白玉萍;;成长观述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董洪亮;拓展教育新空间[N];人民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董洪亮;质量源于“多样化”竞争[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冯小哲;崭新时代,,新意育人[N];保定日报;2005年
5 本版编辑 胡冰 北京 非政府组织职员 劳粮 河北 退休教师 方圆 北京 自由职业者 王红茹 北京 媒体记者 丁海东 吴军 江苏 企业职员;平民教育任重而道远[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6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梅生虎 李林山;靓丽的风景线[N];武威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昱虹;古城网事[N];网络世界;2002年
9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通讯员 刘杰 记者 海旺;向高标准看齐 向高质量迈进[N];承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饶武;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树船;中美两国学校德育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郝倩怡;中法两国青少年公民教育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欣欣;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韶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高玉英;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庆丽;中印农村女童教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巍;当代中日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8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4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