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本科生防御机制及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defense mechanism between postgraduates and undergraduat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and undergraduates. Methods the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scale (D5-Personality scale) were used to measure 230 postgraduates and 417 undergraduate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6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Results the scores of mature defens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uate students (t = -2.160),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in immature defense and intermediate defense (P < 0.05). Compared with graduate students, there was a strong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fense mechanism of undergraduates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The neuroticism of both groups could predict immature defense and intermediate defense (P < 0.01).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ality factor affecting mature defense is extroversion for undergraduates and due diligence for graduate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defense mechanism of undergraduates is more susceptible to personality traits.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n not copy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建军;郭志宏;于河;张甲;;武警心理健康与人格、防御机制、自我感受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2 杜志丽;贺思辉;;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2期
3 刘国华,孟宪璋;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4 罗杰;戴晓阳;;“大五”人格测验在我国使用情况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5 王欣,田雪;军校和地方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6 赵虎,周逸如,陈树乔,陈曲亮;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四年随访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4期
7 王学臣,李义安;大学生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8 陈志霞;沈丹;;研究生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7期
9 李宁,张河川,赵虹, 星光,李春轩;防御方式问卷在4309名大学生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3期
10 祝亚丽;张宁;;亲子分离经历医学生防御机制和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运彩;;大学师范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齐艳,胡艾君,李川云;347名军校医学生心理防御方式问卷调查[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徐守森;韩桂凤;孙经伟;;体育专业大学生防御方式性别差异的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赵雪;江洋;;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初探[J];才智;2011年05期
5 苑世芬;;女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7 况利,兰长安,李进,张琪,杨德兰,黎雪梅,汪仲春;大学生人格特征4年动态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06期
8 徐诚;王志毅;赵玉萍;李苗苗;;电大学员人格特征的调查与研究[J];电大理工;2008年04期
9 陈琴;郑万鸣;彭艺萍;佟圣丽;戴后清;;大一学生心理状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3期
10 卢晓翠,罗海吉,闫新民;军医院校毕业生心理防御方式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守森;韩桂凤;;中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方式究竟有无性别差异?——来自元分析的研究结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娟;适应取向的时间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卫东;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金凤;昆明理工大学贫困生党员生活质量调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佳;论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秀菊;团体辅导对内蒙古高职院校贫困生自我认知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贝贝;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旭;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D];清华大学;2010年
6 陈洪进;大学生家庭环境、防御方式与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张五七;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高宏生;山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敦跃,张丽杰;防御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年02期
2 刘彩谊,王择青,武国城,解亚宁,杨洪训,王利玲,李玉玮,刘芳,刘志宏;特殊作业环境下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3 傅素芬,王义强,赵卫航;男性吸毒劳教人员防御方式与个性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4 赵虎,张大勇,张强;大学生新生心身障碍防御机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5 蔡若吟,陈晓,陈喜穗,赵虎;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6 王新源;王春燕;;新疆武警警卫战士心理状况的测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7 王玉花;;儿童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8 李宁;张理义;崔雪莲;陈春霞;徐志熊;张志斌;邹华根;刘晓辉;陈继军;;社会支持与军人心身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9 梅梓;胡淑芳;刘芳娥;;大学生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10 晏海珍;江建利;王浩;;武警官兵个性特征与症状自评测试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文清;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翔;赵燕;;师范专科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2 张静;;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3 姚晓琳;刘洪;郭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4 孔维民;张喜芳;;张家港市某中学学生自卑心理防御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5 张玉婷;朱晓庆;王敏;张庆林;;西南地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6 左占伟,邹泓,马存燕;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7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8 江浩;吴振强;段振华;;某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评分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9 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10 杨晓峰;李玮;;内蒙古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碧英;孙健敏;;公仆型领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于肖楠;张建新;;D型人格量表(DS14)在中国两所大学样本中的试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杨来启;胡淑芳;邓自和;;被隔离人群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晖;沃建中;刘彩梅;;高中生人格量表常模的制定[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李占江;;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2:心理论,心技术,,新发展——社会进化与心理进化[C];2010年
8 马君;;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应从少儿抓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北京回龙观医院 武雅学;医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报;2008年
10 王晨波;心理危机逼近低龄人群[N];工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小远;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综合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李江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戴琨;基于选拔的中国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热生;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4 缪小幼;防御机制的情境性变化及其变化对焦虑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邓苗会;大学生健全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凌娟;IPIP-7因素人格量表的初步修订[D];扬州大学;2012年
7 朱小佳;大五人格量表(BFI)的初步修订[D];扬州大学;2012年
8 张晓楠;大五人格量表(IPIP NEO-PI-R)的初步修订[D];扬州大学;2012年
9 舒幼娥;对Cramer的防御机制评定量表(DMM)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唐静;大五人格量表(IPIP-BFAS)的修订[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5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6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