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城与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
[Abstract]:In the 1920s and 1930s, in order to reform Chinese education, Shu Xincheng resolutely turned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and made a profound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main contributions ar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ical materials, second, 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o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al special histor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many works. Third, the historical view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has formed its own basic views and view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兴年;舒新城编辑出版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述胜;;学术与人生——解读舒新城和他的道尔顿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2 刘绍军;;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以《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来考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4 朱敬;蔡建东;;追寻历史 走近先驱——解读我国早期电化教育专家舒新城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5 朱敬;;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及其经验体系[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赵艳红;黄少英;赵艳玲;;舒新城与道尔顿制在中国的传播[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于述胜;;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周险峰,张春红;陶行知与近现代教学法中国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王保星;;美国话语与中国语境:道尔顿制中国化命运的一项诠释[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吴玉伦;;教育史学评论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4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3 余丹;道尔顿制在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兴年;舒新城编辑出版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泽前;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变迁(1912-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洋;民国时期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贾伟;荣氏企业职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卢红玲;民国早期中学教育研究(1912-1927)[D];河北大学;2006年
9 杨天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建;北洋政府后期(1919-1927)由校内矛盾诱发的学生罢课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家铃;;“新文化与教育”的书写:为海外取经重新定位——从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再思索留学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2 陈江;从《大中华》到《新中华》——漫谈中华书局的两本杂志[J];编辑学刊;1994年02期
3 王建辉;;老《辞海》主编和中华书局编辑所长 舒新城[J];出版广角;2001年07期
4 巢峰;;《辞海》的编纂和修订[J];出版史料;2003年02期
5 舒池;;舒新城和《辞海》[J];辞书研究;1982年01期
6 汪家熔;《辞源》、《辞海》的开创性[J];辞书研究;2001年04期
7 王震;《辞海》的缘起、问世和发展[J];辞书研究;1996年05期
8 韩石山;舒新城的气度[J];读书;1994年10期
9 舒绍祥 ,舒作伟;毕生心血汇《辞海》——中国现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舒新城[J];湖南党史月刊;1992年03期
10 张济洲;黄书光;;舒新城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鹏;[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晗;舒新城中学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琼;舒新城与道尔顿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张继玺;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发展线索问题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纪延;中国教育史教材的新建树[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2期
3 杨云兰;论“新史学”视域下的中国教育史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圣华;;当我们面临迷路的风险[J];教书育人;2009年01期
5 ;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块“黄金地段”——读《追寻近代中国的教育大师》[J];教育与职业;2009年04期
6 高敏贵;对中国教育史分期的新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南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中国教育史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9 吴东醒,陈文冠;农林院校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09期
10 周立;邓小平学校管理思想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富;张宏菊;;赠地学院对美国农业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续润华;;滕大春论外国教育史研究——纪念滕大春先生逝世五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大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方晓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刘和润;;《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淑萍;;大学生和职业青年的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赵刚;;日本学者中国教育史研究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阎国华;;关于“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至清至静 至纯至性[N];黄冈日报;2010年
2 ;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4 记者 解希民 黄奎 通讯员 孟吉清 通采 解 辑;河北滦平实现教育全免费[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董洪亮;用群众智慧描绘教育蓝图[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高子发 胡作政 通讯员 谢东芹 马宗祯;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7 曾令格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品牌学校如何修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宋晓梦;沙磁教育 亟待发掘的教育宝库[N];光明日报;2003年
9 首席记者 裘浙锋;上虞均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梦想都开花[N];绍兴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程熳;黄石教育:在变革中前行[N];黄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易琴;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世宏;知识,传承与教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谦;株洲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洪宇平;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翁静;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褚慧;榜样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黄溅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雨生;詹姆斯·华特士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鲁春华;班主任权力失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书军;“山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别海峰;学校教育中成熟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7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6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