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程”解析:背景、理念与趋势
[Abstract]:Cloud course is a new curriculum form supported b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which fully embodies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and promoting curriculum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lane, static, single-dimensional paper curriculum, the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and multi-dimensional "cloud curriculum" emphasizes the core idea of "demand-oriented", and covers five basic contents. That is, the highly unified society and individuality,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immobilization and random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services, the basic and expanded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and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rich media and various forms. As a who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information strateg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oud curriculum" will help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individuation of curriculum service. Thu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to create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clou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an not be an overnight process, need to be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perati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ore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奕标;;信息技术何以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框架分析——兼论技术变革教育的“社会变革中介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2 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8期
3 杨思炜;高东怀;宁玉文;;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05期
4 李顺;李展;;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2年04期
5 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5 张存智;任全录;孔斌;;“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宁夏涉农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6 方志英,卢祥;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英语听力技能训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丁忠利;高校人事工作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王宏伟;翟淼;沈静;;高职院校“基础”课参与式教学法初探——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姚敬旭;;智能化设计趋势在产品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唐培培;;网络文学中的欲望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7 肖云;;数字科技馆体验馆的设计与实践[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8 邓卫斌;;CG技术再创动画新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佟雪娜;;再谈新旧媒体融合——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春梅;中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披露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宫成刚;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智庭;黄景碧;王觅;;教育技术研究国际动态透视[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2 李煜民;章才能;谢杰;;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5期
3 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风险的解决之道[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祝智庭;姜昌华;;教育云开启泛在学习之门[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6期
5 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5期
6 肖月宁;;信息技术能否改革教育——正确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期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7 祝智庭;管珏琪;;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4期
8 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8期
9 张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0年10期
10 周鑫q
本文编号:2189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8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