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历程及其特点
[Abstract]:Malaysia regards moral education as the basic way to strengthen national unit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improve national qualit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alaysia's history and religion as well as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n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 Malaysia has established a special Committee on moral Education, which has developed a curriculum for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moral educatio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警察学院管理系;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农村初中理科课程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CNU12A03011) 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重点项目“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公安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SA2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建亚;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郭翠菊;知识经济条件下德育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黄亨奎;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研究[J];东疆学刊;2000年01期
4 王学风;WTO与中国学校德育现代化[J];教育科学;2002年03期
5 吕斯骅,段家怠,冯庆荣;面对现实 增强基础 循序渐进 全面提高——北大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J];大学物理;1998年09期
6 钟炳辉,陈道海,黄君红;师范院校考试方法改革之探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7 李晓春,王宏,刘昌龄,邢天来,杨佩珍;染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8 卢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我校住房向商品化、社会化过渡[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战启芳,张学茹;素质教育与考试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胡怡;如何提高“教育理论”教学的实效性[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王林;吴有富;;中法教育体制对比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水山;;卢武铉的公共教育方针与韩国公众的反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10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解艳华;朱小蔓:至情至性投入情感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唐棠;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N];广西日报;2004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杨眉;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记者 毛新;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道德教育“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宏玉邋记者 初霞;以传统文化塑造师生品德[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N];人民公安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3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崔欣,
本文编号:2212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1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