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生参与式的课程评价
[Abstract]: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rend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However,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due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curriculum evaluation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false activity.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 actively and moderately, it is necessar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in many ways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支奎;;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2 陈秀峰;;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现实性研究[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05期
3 吴忠良;;学生课程权力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正法;;论多媒体技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必要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周朵,王春章,尚莉敏;化学新课程学习成效评价标准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顾信文;;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及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4 何成刚,康长运;美国中小学教科书的选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向红;康长运;;开放、民主、多样化:韩国教科书制度新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6 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7 盛晓明,周兴伟;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甄志平;张瑛秋;;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覃朝玲;;《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吴雪丽;;分层教学法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马敏;PCK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6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靳勇;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的经纪人管理与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石;我国传媒体育信息教育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晓f;中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许鹏;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创建[D];苏州大学;2010年
4 高丽;杨家埠木板年画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环节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龙凤;对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Project板块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辉;美术课堂上的艺术综合学习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敏凤;高中英语“课堂讨论”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颖;英国“国家课程”政策研究(1976-1988)[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亮亮;滨州市高中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博;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刚平;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胡东芳;课程共有:一种新的课程权力分配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3 蒋建华;权力多极化的课程权力定位——超越中央与地方的思维框架[J];教育学报;2005年02期
4 钟启泉,岳刚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J];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朝蓬;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J];教育科学论坛;2004年02期
2 杨启亮;;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J];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贺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朴圣玉;;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瑞;刘志军;;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评价主体[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8期
6 张洪秀;;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峰;;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与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8 丁;课程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9 毕华林;卢巍;;国外化学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李臣之;活动课程评价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消费者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霞;;基于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婷;;心理辅导课课堂气氛的创设技巧[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焦向红;;网络教育呼唤更深刻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王守纪;杨兆山;;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 提高儿童积极适应能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功能性转换及观念变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康建文;;构建和谐校园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陆云芬;;高中女生嫉妒心理成因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岳晓东;;谁是最成功、最可爱、最有创造力、最令人崇拜的中国人——香港与内地大、中学生的调查及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徐淑媛;周骏;;在团队合作中大学生的自我监控与领导能力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小梅;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N];安庆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爱玲 实习生 乔智敏;校园周边咋有这么多辅导部[N];运城日报;2010年
3 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军;让学生参与教学[N];中国体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宋晓梦;课程评价如何走出困境[N];光明日报;2006年
5 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冯建 姚夏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畅通民声渠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戴勇;加强大规模考试中有关效度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靖江市实验学校 缪文初;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有效性的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秦凤军(作者单位:曲周县教师进修学校);营造数学课堂“情境”[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9 兴化市教育局 夏桂成;开放的课堂天地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权云霞;学生教育要注重人本化[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鑫;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沈琪美;课程评价的研究模式与鉴赏模式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彬;论课程评价的生活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瑞;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朝晖;从蓝本到文本——课程观的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度;校情教育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艾辉;关于构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郎碧琪;中学生参与“网婚”现象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2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3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