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健全人格培养途径探析
[Abstract]:The most vulnerable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the floating children. The floating children have a 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roles, group boundaries, social relation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lack of social ownership, and a strong sense of loneliness and inferiority, compared with other adolescent children. They have more personality defects.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ropose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harmonious China" and solemnly promis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and family resources, and effectively establish a sound personality education network system of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环境的路径”(2011-JKGHAB-0036)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崔学华;;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12期
2 王瑞敏;邹泓;;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8年03期
3 罗黎辉;李想;;从教育多元化的角度看教育公平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翰飞;周细兰;江琦;;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寒;;流动儿童面临的社会威胁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2 徐颖云;;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长效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罗利群;吴洪亮;;对社会性别公平理念教育的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4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困境、问题、优势及建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孔祥娜;;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6期
6 石林;陈芝蓉;王玉凤;;艺术治疗:培育地震孤儿同伴交往意识的新尝试[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7 刘欣;师保国;肖敏敏;;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幸福感——不同学校类型的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周皓;;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队列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周钧毅;叶一舵;;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李海春;;福建省硕士生主观幸福感、乐观人格与裸婚态度的相关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邹荣;流动和城市儿童元刻板印象的特点及其对群际关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4 段晶鑫;基于教育机会均等分析模式的重庆市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徐凤娇;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性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肖敏敏;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情绪体验与社会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庆凤;消除制度和文化壁垒,实现公平的社会保障[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叶慧芳;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应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萍;小学生人格、外貌、学习成绩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7 孙晓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8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9 郑友富;俞国良;;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与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淼;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流动儿童自我身份建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黎;庞亚男;李泊;朱丽娟;;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2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3 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小聪;李丽萍;;当前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研究及其建议[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立春;时兰英;;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及其培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孙姗;刘燕清;;系统论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教育环境浅析——以昆明市X民办学校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7 侯雪珍;;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邵雅利;建构健全的人格,推进高校心理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9 常悦;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程福蒙;柯洪霞;;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再审视[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红艳;;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环境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明远;程功明;;用协同理论指导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10 张绘;龚欣;尧浩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来自北京的调研数据[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向晖 实习生 马学利;给流动儿童一张价廉的课桌[N];烟台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一博邋实习生 张小彬;将建“五大管护网络” 呵护留守流动儿童[N];郑州日报;2007年
3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张莹莹;让阳光沐浴每个孩子[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戚海燕;二十三万流动儿童基本有学上[N];北京日报;2003年
6 黄煜盈;朝阳区安置7万流动儿童就读[N];北京日报;2004年
7 刘燕;西安流动儿童求学难题多[N];西部时报;2005年
8 通讯员 吴芳;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创造成长良好环境[N];大理日报(汉);2008年
9 高欣;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召开[N];辽宁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赵静;全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N];青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2 贾志文;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张雪萍;打工子弟学校在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文斌;中国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冯帮;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冬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侯艳敏;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旭芬;北京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校园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洁;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静;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之差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1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4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