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校教育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对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10-11 13:47
【摘要】: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两项基本功能,个体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获得社会适应的基本素质,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社会适应还存在负功能,有时会使个体在社会适应中出现问题。因此,需从学校教育之于个体社会适应的负功能以及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分层的筛选机制两个层面反思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从注重多元化知识和价值的培养、坚持教育公平、加强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修复学校教育之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功能。
[Abstract]:School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holds that school education has two basic functions of socialization and choice. After receiving school education, individuals can acquire the basic qualities of social adapt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s'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However, school education still has negative function for individual social adaptation, and sometimes makes individual have problems in social adaptation. Therefore,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on individual social adapt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s a screening mechanism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diversified knowledge and value, insists on the equity of education, and reinforces social practice to repair the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for individual social adapt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证研究”(项目号:2011SJD880005)资助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唐朝华;;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校园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03期

2 蓝秀华;;试析帕森斯与柯林斯的主要教育观点[J];教学研究;2003年01期

3 张和云;赵欢欢;杨文娇;;高三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4 刘天平;宋延东;;社会转型期推进教育公平的障碍与路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3期

5 李树娜;;上海市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5期

6 马和民;何芳;;学校规则、日常规则与社会适应——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11期

7 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德阔;;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江三良;;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虞宝桃;;论大学院系领导与管理过程中的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张萍萍;左斌峰;;当今我国住房问题的社会学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7 张登国;;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8 曹飞;;社会权利交换视角下的农民工组织维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9 强晓华;查晓虎;;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及其在职业获得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金锦;陈蕴哲;;广东省农村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和对策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辉;孙文胜;;论农民工的普法及法律援助[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之场域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任奔滔;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欢;库克的交换网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芳;孤独症儿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鑫洋;常宁市郊区村村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西文;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及优化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莉,张庆林;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2 聂衍刚,蔡笑岳,张卫;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阳;;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审视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5 张燕贞;隋雪;郑希付;刘西瑞;;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6 聂玉玲;郭金花;李建伟;;高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7 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8 胡劲松;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9 张良才,李润洲;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10 武毅英;知识经济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挑战[J];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子涵;学生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爱晶;中学生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晓妹;关于农民工子女的中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V·奥格布;单力;;教育人类学的两种理论和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2 康建琴,张亮;论教育选择功能的价值及其合理化——兼谈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视域中的教育选择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王郁川;;国外教育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述评[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4 张德伟;;日本教育病理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病理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5 廖小芬;;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J];硅谷;2009年10期

6 张海钟;;评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适应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04期

7 苏炫;葛明贵;;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1期

8 张广斌;;教学情境的结构与类型研究——结构功能主义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3期

9 黄博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结构功能分析——以福州市五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年35期

10 王静;韩寒;;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安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7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8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9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2 程方平;让孩子得到心悦诚服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刘玉江;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静文;两条“吃苦”新闻的警示[N];新华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婷;小学初中每班不应超过40人[N];北京日报;2005年

6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7 夏莲花;家校沟通障碍在哪里?[N];文汇报;2006年

8 巴山;应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从“小古辍学”说起(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版撰稿 记者 吴俊斐;学生寄宿出现低龄化现象[N];金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8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64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64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