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强化与惩罚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18-11-06 16:04
【摘要】:"强化"与"惩罚"是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个体行为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表面上看,"强化"旨在加强行为,"惩罚"旨在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似乎极易区分。但进一步研究往往会发现,两者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得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经常出现"强化"与"惩罚"概念的误用,甚而将强化与惩罚的概念相混淆。因此,正确理解"强化"与"惩罚"系列相关概念,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极为重要。在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时,既要认识到强化与惩罚的对立,也要认识到其辩证统一,即正、负强化与正、负惩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
[Abstract]:"strengthening" and "punishment" are important concepts in learning theory and an effective means of individual behavior management.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On the surface, "reinforcement" aims at strengthening behavior, "punishment" aims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behavior, there is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t seems easy to distinguish.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often find that there is a complex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hich often leads to the misuse of the concepts of "rei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both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in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And even confuse the concept of reinforcement with punishment.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rei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and clarify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grasp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 should not only recognize the antagonism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but also realize its dialectical unity, that is, positive, negative reinforcement and positive, negative punishment have complex mutual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ZH112)
【分类号】:G40-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坤;陈辉;;论在教育中强化和惩罚的使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红;周家春;;言语教学的哲学基础及实践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张利;;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范式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卓;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黄宝宏,丁俊武;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5 陈平文;教师期望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马语莲;杨秀木;申正付;谢晖;李金芝;;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白建忠;李红旭;;对领航安全教学模式的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赵波;段佳燕;王艳芳;;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翻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彭洁;;归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10 隋潮;;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安钊;雷育生;郭红芬;;基于认知特性的IETM界面设计[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燕;;“情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吴杏梅;;组间竞赛合作在实现有效课堂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以“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课程为例[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男;张建国;;医院住院部避难空间的和谐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赫晓霞;栾胜基;;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6 向丽红;秦莹;施江滨;;农科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石建军;贺玉龙;常书金;;行为理论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基础[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文勇;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6 戴国斌;管理者战略胜任素质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同柏;有效教学课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芬;高考“3+综+特”科目设置方案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瑞环;积件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海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萍;高中课堂师生冲突的原因和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7 浦黎霞;农村小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邢韧;体育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未;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敏;基于元认知的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正怀;桑代克和斯金纳在学习理论上的分歧[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3期

2 王呈祥;表扬与批评的外显意义、内隐意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3 胡朝兵,胡道文;对儿童实施奖惩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申来津,赵鹏;奖惩的学理解释及其有效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4年12期

5 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李克信;论教师应遵循的教学策略[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克信;论教师应遵循的教学策略[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胡朝兵,胡道文;对儿童实施奖惩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陶荔;;浅谈德育工作中强化与淡化的辩证关系[J];天府新论;2008年S1期

4 李家柏;;刍议奖励在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9年08期

5 何钰泱;;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困生”转化的启示[J];语文学刊;2009年09期

6 谢志斌;试论学校教育情境中惩罚的运用[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陈智慧;加强中介促进转化──略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5期

8 杨成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J];保山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9 向守俊;学习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与转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李廷宪;教育实习中师德目标的整体强化与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泽旭;;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林崇德;;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惟品质的发展与培养[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李嘉曾;;创造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戴平生;;我国省域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索朗亚珠;转化“问题生”之我见[N];西藏日报;2002年

2 陈继民;班主任工作中的辩证关系[N];孝感日报;2005年

3 曾忠;怎样转化“差生”[N];广西日报;2002年

4 韦实;关键是如何“惩罚”学生[N];中国教师报;2002年

5 徐建平;惩罚学生最要不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红袖;惩罚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徐保利 曹兆基 冷静 江四喜 吴铭 李镇西;我们要不要教育惩戒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马莉;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N];四川政协报;2000年

9 滇南布衣;浅谈激励[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本报评论员;既要创新 更要务实[N];安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其转化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锦珍;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宠明;简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人本取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小丽;PDS: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欣瑜;生活与教育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春洲;学校教育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孔留杰;毛泽东邓小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14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14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