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互动机制下的教育与社会分层

发布时间:2019-01-21 07:29
【摘要】: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不同理论流派理解不同,且这种关系受到社会结构与制度、社会阶层、家庭、学校及个人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二者关系的探讨上,各流派存在从由关注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转移到关系形成的具体过程与机制。这种转移对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分析视角有重要借鉴意义,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还要深入剖析微观层面上学校的具体运作、教师家长、学生的生存境遇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 understoo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theoretical schools,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influenced by social structure and system, social class, family, school and individual.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there is a specific process and mechanism from the factors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This kind of transfer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analysis angle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s education, that is to say, we should not on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adjustment of national macro policy, but also deeply analyze the concrete operation of the school at the micro level, teachers and parents. The students'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SH01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D8400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C-b/2011/01/09) 江苏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11XWR03)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泽芳,沈百福;试析农村初中学生教育分流意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董泽芳 ,沈百福 ,王永飞;初中学生家长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6年02期

3 杨春华;;教育期望中的社会阶层差异: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教育期望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年06期

5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6 刘崇顺,C.M.布劳戴德;城市教育机会分配的制约因素——武汉市五所中学初中毕业生的调查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7 钱民辉;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8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3 赵庭;;家校合作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颜旭;;政工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6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7 王思斌;;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严震宇;张仕平;;从场域视角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一家国企改革的实证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9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高宁;;现代性风险与知识批判[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李春青;;试论当代文论话语建构之路径、存在问题及出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王义飞;;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制度逻辑——一个再生产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罗劲;;转型期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信用的初步研究:一种基于场域视角的观点[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郭丛斌;丁小浩;;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9 李兰兰;;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李锋亮;侯龙龙;文东茅;;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校中学习与社会活动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苗苗;大连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困境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丽霞;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陆秦;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8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传钊;父母学历对子女升学意向的影响:文献回顾及其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庚常;孙奎立;朱勇;;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与影响[J];人口学刊;2006年06期

3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4 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5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6 张宛丽;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J];社会学研究;2000年01期

7 李强;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J];社会学研究;1997年04期

8 边燕杰,张展新;市场化与收入分配——对1988年和1995年城市住户收入调查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9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书龙;;社会分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博弈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2 刘娟娟;王林清;;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1期

3 陈淡卿;;也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汪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亟待转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10期

5 刘小溪;;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J];教书育人;2009年S3期

6 吕国光;刘伟民;;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机会获得问题研究的综合考察[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钱民辉;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8 方立新;;让孩子们“双输”的“探索”[J];教育;2006年11期

9 鞠维强;;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之破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1期

10 李明;;困难农民工子女可申请助学金[J];农村科学实验;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莉;;努力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柠;;论广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淑琼;;试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王雪;;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余丹;;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刍议[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巍;“要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N];郴州日报;2010年

2 杜若原;武汉:向农民工子女敞开校门[N];人民日报;2004年

3 顾意亮;给农民工子女公平的教育机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玲;农民工子女,因您的关注而温暖[N];新乡日报;2008年

5 戚海燕;让24万农民工子女上学无忧[N];北京日报;2004年

6 冯琳;取消借读费农民工子女缘何难露笑容[N];中国工商报;2004年

7 刘巍;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尹晓华 实习生 宋姣;农民工子女上学咋那么难[N];四川日报;2004年

9 刘万永;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彭世松;“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负重前行[N];湘声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德纯;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权不平等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尤琛;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5 秦阿琳;社会分层对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欣;上海初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水红;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贤玲;我国教育机会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于新红;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入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吕红;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的学习现状调查及学校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2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12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