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初中生的自立人格与依恋的关系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of mobi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tachment. Methods 393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dolescent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scale and adolescent parent peer attachment scale. Results 1the scores of female students in mobile junior middle schoo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in individual open dimension, while the scores of boys in individual flexibility dim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2) interpersonal initiative, interpersonal flexibility, interpersonal self-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total score of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of mobi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n-mobi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interpersonal self-reliance, personal self-reliance and three kinds of attachment of mobi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4) Peer attachmen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interpersonal and personal independence of mobi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mobile experience may have an effect on th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interpersonal self-reliance, and peer attach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of the flo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石狮市永宁中学;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堂华;易波;海鹰;;婴幼儿依恋行为背后的心理安全需求[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王静;;西方家庭环境与婴儿依恋类型研究详述[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梁堂华;易波;海鹰;尚晓玉;;婴幼儿依恋行为背后的心理安全需求[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李天莉;刘毅;;青少年依恋关系与攻击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3期
5 罗辉萍;彭阳;;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6 杨丽珠;董光恒;;依恋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7 孟庆东;雷雳;马利艳;;青少年的依恋与“网恋”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8 顾习真;老人丧偶后的心理适应[J];长寿;1996年07期
9 刘岳;;爱的发现——亨利.哈罗关于依恋的实验[J];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03期
10 王春红;;依恋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凌翔;黄希庭;;自立人格对认知影响的眼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争艳;刘静;赵冬艳;;青少年依恋和自主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争艳;许玉玲;;提高9-24月龄婴儿母亲敏感性的临床干预——改善母婴依恋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曦;张建新;;社会关系模型在家庭背景下依恋关系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凌;倪蓓佩;;内地求学藏族初中生依恋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董广敏;;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交往质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强;董洁;;依恋理论对精神病理影响的概述与探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阳;李朝旭;;未竟初恋依恋表征对择偶策略影响的探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海娇;张文新;Doran C.French;田录梅;;青少年亲子依恋、友谊质量与内化问题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汪斌;王争艳;;依恋研究与精神病理现象[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刘华清;何时让孩子分床睡[N];家庭医生报;2009年
2 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幼儿园 杨志敏;“我不去幼儿园”[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胥晓琦;亲子“依恋”宝宝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长沙铁路医院 邹新元;宝宝为何怕上幼儿园[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王惠梅;儿童早期心理素质的培养[N];科学导报;2006年
6 陈敏;多给宝宝心理营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陈会昌;胆子大小是天生的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幼儿期心灵成长的要素[N];农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韩明华;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N];保健时报;2004年
10 牛慧祥;被误读的弗洛伊德[N];财经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艳华;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冬林;自立人格对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2 卿再花;流动初中生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邹晓丹;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曾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江小燕;大学生依恋关系与生涯发展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天兴;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心身症状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9年
7 彭君姬;青少年依恋与自我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欣;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磊;大学生依恋类型对自我特征词注意偏差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7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1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