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融入取向与社会定位的紧张——对北京市流动少年社会融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22:10

  本文关键词:融入取向与社会定位的紧张——对北京市流动少年社会融合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少年 社会融合取向 社会定位 紧张


【摘要】:本文从移民与主流社会的融合态度二者之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社会融合互动关系模型,并考察了北京市流动少年的社会融合状况。文章发现,流动少年渴望摆脱农村人的社会身份,向上流动到城市人群体中,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但是国家、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城市居民却通过制度定位、教育定位和社会互动定位三种社会定位方式,将其固定在社会底层的结构位置上,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流动少年的融入取向与城市政府和居民社会定位的融合策略形成了紧张的关系,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流动少年 社会融合取向 社会定位 紧张
【基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9年度“通用汽车中国发展研究青年奖学金(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动到城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18岁以下流动少年儿童数量约为2800万人,约占当年农民工总数的12%。①这一数量庞大的少年由儿童流动人口能否与城市社会顺利融合,值得我国学者加以深入研究。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建构与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2 赵树凯;边缘化的基础教育——北京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初步调查[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3 易承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政府治理——以上海为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5 郭星华,杨杰丽;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李晓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8 蔡f ;边缘化的外来劳动力[J];开放导报;2004年06期

9 王毅杰;史晓浩;;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史秋霞;王毅杰;;户籍制度背景下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图景[J];青年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马山水,罗丹;对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的探讨[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3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姚进忠;;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余丽丽;;网络社群的结构与行动机制探析[J];今传媒;2012年02期

8 孟颖颖;韩俊强;;财富积累、风险规避与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9期

9 侯志阳,高磊;转型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杨磊;康慕云;刘艳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韶;;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视角——对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的跟踪访谈数据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之研究——来自上海公办初中学校的经验证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徐玲;赵艳立;;部分城市教育救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新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启富;史斌;;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松涛;试论基层政府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传玲;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振宇;诸城市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崔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冠华;福建省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张亚丽;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城市义务教育:现行政策的缺陷与完善[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蓓;;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方文;;政治体中的信徒——公民困境:群体资格路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黄卉;;“黑户”民工子弟学校“合宪不合法”吗?——试析《民办教育促进法》之立法失误及其补救[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5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7 许庆明;;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J];城市;2008年02期

8 徐祖荣;;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障碍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9期

9 李强;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朱镜德;史桦鑫;邵梅;张莉;;津、沪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辉;;他们的课桌在哪里——北京关停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调查[J];当代劳模;2011年09期

2 张银海;;农民工子弟:如何逃离“阶层再生产”?[J];南风窗;2012年01期

3 翟伟 ,杨维汉;前进的步履啊,为何如此沉重——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实录[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04期

4 申书厅;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普九”中扮演的角色[J];职大学报;2004年03期

5 马宏;马国栋;彭秀淼;兰建华;;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陈利鲜;卓杰先;伍新德;;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7 严从根;;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险及其消解的策略——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8 潘耀东;江蓉;黄桥梁;;苏州农民工子弟小学基本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2009年03期

9 董楠;黄威;陈发明;;城市公办初中接纳农民工子弟就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8期

10 李传瑛;;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成丹丹;陈汝彬;陈纤纤;吴念阳;;上海市随迁儿童阅读关怀模式的实践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国林;;书声朗朗 学子莘莘[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4 田丽娟;;突破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瓶颈[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雍君;给农民工子弟反哺多留条路[N];科技日报;2010年

2 高柱;农民工子弟校期盼“绿色通道”[N];工人日报;2004年

3 翟伟 杨维汉;民工子弟校艰难前行[N];经理日报;2004年

4 尹晓华;农民工子弟校该怎么办?[N];四川日报;2005年

5 施教 记者  董康;南京农民工子女享受“同城待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张眉;“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支持计划”启动[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谢登科;河南代表:农民工子弟在京读书还好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肖春飞 张建松 叶锋;普陀区“突袭”农民工子弟学校,迫不得已?[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新文;上海普陀区:为了农民工子弟满意[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许含宇;每班学生不能超过70人[N];福州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琴;北京市朝阳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庆吉;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孟凡涛;上海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郭翠翠;不同办学类型学校农民工子弟小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效果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朱双花;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王彩芳;苏州市吴江区城镇、农村和农民工子弟初中生膳食现状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彭文巧;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城市农民工子弟自我与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8 吉利;战略管理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沙丽娜;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弟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姚子嫦;农民工子弟小学一年级男生入学适应的班级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7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97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