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5:07
本文关键词: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摘要】:道德不仅仅只是一种人们所向往的价值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对我们的生活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随着经济方式、社会组织、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更深层次的演进,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认知,甚至形成了一些有悖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消极、错误的思想观念。中华民族素来有着优良道德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各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如何推进道德教育的思维成果,这些成果在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中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孟子是继孔子后又一名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对道德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在生活实践和民主进步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在当今社会仍有借鉴价值。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特定背景。孟子道德教育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还受浓厚儒学氛围的影响,同时又与他所处的地域位置以及家庭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性。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孟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人性为切入点,指出了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可能性与现实性,,激励人们重视理想道德,并且对当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目标、道德教育的方法以及道德教育的途径等,涵盖了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与全部内容,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 第四部分主要揭示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功能。包括社会稳定功能与个体修身功能两个方面。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作为儒学的的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人际和谐,也有助于个体修身养性、提升道德境界。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价值。对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必须持科学的态度,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要承认其不足与缺陷,更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使之与当代社会有机结合。为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服务。
【关键词】:孟子 道德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B222.5
【目录】:
- 目录5-8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7
- 一、 选题的缘由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三、 文献综述12-16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16
- (一) 研究的重点16
- (二) 研究的难点16
-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16
- 五、 研究方法16-17
- (一) 文献综述法16
- (二) 比较分析法16
- (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16-17
- 第一章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17-25
- 一、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17-18
- (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17-18
- (二) 生产力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优势地位18
- 二、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条件18-22
- (一) 鲁文化的影响18-19
- (二) 中原文化的影响19-20
- (三) 儒学的影响20-21
- (四) 思想文化的自由氛围与儒学沉寂的现实21-22
- 三、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家庭条件22-25
- (一) 家世的影响22-23
- (二) 家教的影响23-24
- (三) 自我修养的影响24-25
- 第二章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5-33
- 一、 性善论的提出25-28
- (一) 性善论提出的条件25-26
- (二) 性善论提出的依据26-28
- 二、 性善论的内涵28-30
- (一) “人性”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属性29
- (二) “人性”四端是天赋29-30
- (三) 人性是可变的30
- 三、 性善论的理论价值30-33
- (一) 自求自得,促使精神升华31
- (二) 启发引导,培养理想人格31-32
- (三) 存心养性,遵守道德法则32
- (四) 加强学习,重视后天实践32-33
- 第三章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33-46
- 一、 孟子道德教育的目标33-36
- 二、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36-40
- (一) 道德教育—“德教为先”36-40
- (二) 人伦教育—“学为圣贤”40
- 三、 孟子道德教育所遵循的原则40-43
- (一) 反求诸己的原则40-41
- (二) 专心有恒的原则41
- (三) 改过迁善的原则41-42
- (四) 由博返约的原则42
- (五) 以身作则的原则42-43
- 四、 孟子道德教育的方法43-46
- (一) 身正为范,正人正己43-44
- (二) 推崇圣贤,存心向善44-45
- (三) 教亦多术,因材施教45
- (四)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45-46
- 第四章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功能46-58
- 一、 构建与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46-49
- (一) 善政教民有利于构建政治价值体系47-48
- (二) 制民之产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48
- (三) 征税有度有益于化解社会矛盾48-49
- 二、 养浩然之气,塑正道之质49-58
- (一) 养浩然之气49-53
- (二) 塑正道之质53-58
- 第五章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58-64
- 一、 对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批判58-59
- 二、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59-64
- (一) 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公众信认度59-60
- (二) 有助于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60
- (三) 有助于寻求道德教育的新途径60-61
- (四) 有助于寻求道德教育的新方法61-62
- (五) 有助于建构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62-63
- (六) 有助于促进道德教育主体地位的平等63-64
- 结束语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68-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安;;孟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古玉;道德应该如何成就——试述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家广;孟子“性善论”浅探——兼谈现代道德研究的一些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4 王红梅;论先秦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霍艳霞;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在结构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陈勇 ,胡正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齐惠峰,王林;论孟子的道德实践原则[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顾虹;孟子道德修养论浅议[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黄钊;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汝秀梅;;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704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0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