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EPQ人格特征稳定性的追踪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EPQ人格特征稳定性的追踪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稳定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48名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在自然升学条件下追踪18个月后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r):初中男生神经质(N)18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最高为0.351。高中生3个人格维度18个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其中男生N分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13。②吻合度分析(k系数):高中男女生人格内外向(E)、N得分≥61.5检出率k检验18个月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男女生的N吻合系数分别为0.599和0.444,其次是男女生的外向为0.408和0.337。结论高中生神经质中度稳定,初中生不稳定,因此,初中阶段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关键词】: 中学生 人格稳定性 吻合度 追踪研究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青少年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一直是心理学界关注的重点。此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的过渡期,心 理变化剧烈,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国外研究显示,从青春期开始人格稳定性逐步上升,且早期人格障碍患病率也高,即人格障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红瑞;;中职生人格特点、自尊水平及其与学业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2 王红瑞;;不同班级环境类型中职生学业行为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冲;赵启慧;陆慧;沈谨;施晓明;倪川;陈宏;马涛;刘巧;杨婷;;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笳;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业成绩与其发展背景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佳;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定向、学习成绩与师生关系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卉;初中生自我概念、师生关系、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慧;初中阶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耀;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维;大学生人格与其学习绩效关系研究初探[D];云南大学;2012年
7 曹莹莹;萨提亚治疗模式下:提升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汤伟;初中生的教师认可知觉和人格特质对成就目标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萍;小学生人格、外貌、学习成绩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帅青;初中生人际关系与自尊、人格的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向葵,张林,王颖;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高笑;陈红;;“大五”人格模型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7年03期
3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4 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5 杨阿丽;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刘倩倩;;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6 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7 辛涛,李茵,王雨晴;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8 潘颖秋,刘善循,龚志宇;北京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9 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6期
10 李皓,金瑜,叶盛泉;中学生个性因素及其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绪军;建构中学生的健康人格[J];教育科学论坛;2004年11期
2 金宇;苏林雁;曹枫林;范方;高雪屏;肖汉仕;王恬;王玉凤;;网络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2期
3 刘芳;刘衔华;向琴;;湘西少数民族中学生人格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宋兴川;何应林;唐天红;;技校与普中学生16PF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1期
5 宋广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年01期
6 王有智;不同民族中学生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青年研究;2002年10期
7 聂衍刚,蔡笑岳,张卫;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8 李卉;王福兴;;中学生网络依赖和自尊的纵向比较[J];心理研究;2008年03期
9 柳铭心,雷雳;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5年03期
10 常丽艳;张静;;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张岚;刘爱书;;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及与人格、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金宇;苏林雁;曹枫林;范方;耿耀国;;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怡;;中学生学习成绩抱负水平的指导对学习成功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赵国秋;褚林森;陈树林;潘志平;王义强;曹日芳;;中学生与社区成年人对自杀态度的比较[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春妹;邹泓;;中学生的人格、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凤娥;黄希庭;;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4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梁进峗;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白银日报;2007年
7 李倩;花季少年“心”有多重?[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韩文;实现理想自我所具备的人格特征[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董毅然;专家揭秘30位中国领袖人格特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颖;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小云;中学生学业自我发展及其与人格特征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韩爱晶;中学生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艳萍;蒙汉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徐保锋;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9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1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