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孝道观念的发展特点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孝道观念的发展特点
【摘要】:对68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孝道观念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尊亲恳亲"和"奉养祭念"等核心传统孝道观念仍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护亲荣亲"和"抑己顿亲"等变迁传统孝道观念则随时代发展而明显弱化;青少年孝道观念具有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孝道观念显著弱于较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青少年;青少年孝道观念存在年级、性别、家庭环境的差异性。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孝道观念 发展状况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880008) 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3SJD880061)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1.引言 随着老龄少子化时代的来临,养老保障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养老方式主要有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但我国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家庭养老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家庭养老中,若子女孝道观念不强,则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无法保障。但在现实生活中,遗弃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2 王重鸣,陆兴海;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3 张坤,张文新;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5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6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蕊;宋楠;;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段佳;;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09年32期
9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10 唐钧;;农村“留守家庭”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刘符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与矫正策略[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文静;未成年人监护的若干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卫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道德状况比较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4 王美萍,张坤,张文新,Andrew J Fuligni;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5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6 王重鸣,陆兴海;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7 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我国五城市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查[J];心理学报;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松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2 司继伟;张传花;孟丽丽;;青少年测量估计能力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3 张志莲;;对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思考——基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J];学理论;2009年22期
4 王亚琴;;优化成长环境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思想发展状况影响的调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赵锋;薛婷彦;;杨雄:教育“外智”[J];上海教育;2009年22期
6 付国宾;;青少年孝道缺失的文化溯源与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8期
7 赵芳;黄宇新;;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8 周启平;何静;;青少年塑造现代人格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8期
9 雷雳,柳铭心;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桂臻,钱铭怡,肖广兰;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伟;刘彦楼;宋广文;;从心理发展角度探讨灾后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玲玲;张文新;Jari-Erik Nurmi;;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晓f^;;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早期模糊识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蒋索;邹泓;;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丁莉;聂衍刚;杨安;;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邹最东;;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 筑起青少年防范抵制邪教的坚固防线[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10 聂衍刚;郑雪;;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耿 肖付云;校园流行文化透视[N];湖南日报;2002年
2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厚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年
3 ;2003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5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 东民 王星;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李沁军;强化青少年的现代意识[N];发展导报;2001年
7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记者 杨健;青少年国防教育大型巡展将举行[N];人民日报;2000年
8 直属机关党委 张顺洪;愿灿烂的阳光普照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 钟伟邋通讯员 尹品华;美国客人来我市交流学习[N];德州日报;2008年
10 夏伦勤;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黄雪梅;云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陈如平;效率与民主[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丽丽;青少年测量估计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郝雪;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婉丽;浅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5 岳春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欣;论当代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红梅;青少年诚信道德教育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卉;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14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1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