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
本文关键词: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创新型人才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实施 异域学者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众多异域学者对新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认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在于加强政治控制与促进社会公平;基于"西方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假设,新课程理念表现出显著的西方化倾向,文化适应性问题亟待关注;由于政策的强有力推动,新课程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因素有教育评价改革举步维艰、教学时间有限、课程改革的城市化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缺位、教学环境和课程资源的限制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创新型人才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实施 异域学者
【基金】: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批准号:SWU1309308)资助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程改革”)已经历十余年的历程,在此期间,众多异域学者对新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了解异域学者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对于新课程改革持续地、科学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异域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于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禹;;我是你的旅伴[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8期
2 包锡照;;课程改革要注意“五个纠偏”[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年10期
3 魏锋;;农村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误读及其成因[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2期
4 余少雄;;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管理[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2期
5 乔能萍;;异步教学为新课程改革搭桥铺路[J];异步教学研究;2007年01期
6 单新梅;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陈旭;;课改,怎么行进——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效益的讨论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5期
8 王根榜;;孔子学说与新课程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12期
9 林瑾娜;;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学生评价实践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崔盈;;浅谈如何实施农村新课程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余武;陈庆军;;试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冯全彪;;实行导师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10 解国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积极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华;新课程理念至一线教学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邓海平;要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N];经济日报;2008年
3 付泽林(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师宗县教师进修学校);评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记者 阮莉珠;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N];上海科技报;2006年
5 郑丽波 地区一中教师;当代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N];林芝报;2010年
6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 宋馨;省政府督导组莅临我市检查规范办学行为和新课程改革工作[N];周口日报;2009年
8 本刊记者 冯平;新课程改革带来新变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9 徐和平;发挥科教优势 构建创新高地[N];湖北日报;2007年
10 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教师 王启智;浅谈“把课堂还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N];陇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珊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邓永超;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智慧人格的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晓燕;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15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1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