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摘要】: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MPR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8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⑴手机依赖问卷包括事实行为、行为倾向、认知、情绪和意志五个维度。⑵是否为学生干部和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在手机依赖上差异显著。⑶被试在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神经质上与常模持平,在掩饰性上低于常模;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在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使用手机时间在内外向上差异极其显著。⑷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⑸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有回归效应。这说明不同身份(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与不同手机使用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手机使用时间)被试有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中地共建认知与心理健康实验室;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人格特质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现代生活节奏快,信息交流频繁,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有了依赖心理。有研究显示,57.4%的大学生当手机无法正常使用时会感到惶恐不安[1]。大学生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永佳;;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秦曙;;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3 杜立操;梁杰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4 王益明,金瑜;普通大学生、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姚齐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6 张改叶,欧阳鲜桃 ,赵建华 ,张勇 ,蔡溢;204名大学生干部CPI-RC测试结果评定与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7 黄才炎;严标宾;;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朱其志;宫佳;刘传俊;刘照云;原媛;孙明珠;;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与焦虑状况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9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吴汉荣;蒋荣芬;吴均林;李昭方;晏世武;张志祥;;元极功对人体心理活动的影响(摘要)[J];按摩与导引;1991年06期
4 沈丽丽;;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甘怡群;奚庄庄;胡月琴;张轶文;;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业倦怠的新成分:集体自尊[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薛祚,俞九生,吴晓军,胡代秀,陈宁光,,王若平;心理社会因素、行为形式与高血压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9 王斌;噪声与认知干扰对反应时的影响及反应时与人格维度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韩凤芝,孟庆富,李咸英;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立;;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个性特征相关性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谢广田;戴丽敏;应晓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性背景与其人格障碍形成的相关性的调查与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石岩;;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10年训练中人格变化与训练策略[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4 杨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格培养[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6 柯晓明;梁玉婵;梁秀娥;;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素质调查分析[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连楠;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姚玉红;阅读教学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坚;运动员的应对策略、运动心理技能与运动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红伟;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U
本文编号:716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1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