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浅谈地方院校教育硕士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8-23 04:26

  本文关键词:浅谈地方院校教育硕士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硕士 信息化教育 信息素养 哲学素养 研究素养


【摘要】:结合地方院校专业教育硕士的实际情况,本文就信息化教育能力是什么和为什么要进行重点培养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培养专业教育硕士信息化教学能力从哲学素养、研究素养和综合信息技能等方面的给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
【关键词】教育硕士 信息化教育 信息素养 哲学素养 研究素养
【分类号】:G40-057;G643
【正文快照】: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在线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冲击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易学;;2012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动态[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周海瑛;;教师教育情境下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地理教育;2013年04期

4 李振平;;大力推进中小学课程整合 促进基础教育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4期

5 高莉;;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山西电教;2011年01期

6 傅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2期

7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8 张京,单伟光;关于教育硕士研究生信息素质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礼松;高虹;;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教学的三个阶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俞利华;;信息技术与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合的可行性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侯进慧;;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4 范玉琴;许良政;;信息技术与植物生理学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苟泽志;;教学理念、媒体、方法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6 白雪;李雪;李佳琪;;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7 张静文;;论法律文书课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韦盛宁;;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利用[J];才智;2011年28期

9 张哲;;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J];才智;2012年12期

10 王素文;;现代教育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孙迎慧;;多媒体教学在光电检测课程中的应用[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宁龙梅;;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乔爱玲;基于会话材料与扩展听读资源的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直;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覃晓虹;初中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质量和效果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牛佳;基于优质课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量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珍;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革兆娥;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法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莹;浅谈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清;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海艳;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永刚;面向服务的教育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3 李晓明,邓强;对高师《电化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郭琴;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5 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6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7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8 徐福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与专业必修课程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9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10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其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具备的整体结构——兼论教育专业硕士与学科硕士培养标准的异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傅维利;教育硕士质量保证与培养资源供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5期

3 林钧昌,禹继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更高层次[J];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02期

4 傅松涛,王俊景 ,郑丽君 ,赵晓凤 ,何逢春;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4期

5 刘大文,杨广学;综合、开放、应用型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5期

6 杨启亮;问题与对策:关注教师素质的教育硕士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万毅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走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8 张晓明;论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9 张慧,王洪松;对我国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09期

10 段丽华,陈旭远,周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探索性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明;;呼唤教育界的“MBA”![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学院概况[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3 王冰;张爱玲;;中小学教辅图书状况的调查报告[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4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弗兰克·宾宁;克劳斯·耶内维因;王玲;;基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硕士课程框架”的欧亚联合培养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专业硕士计划的实施[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白倩;;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月末沙龙“读诗会”活动简介[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7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简介[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宁连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超;鲍建生;;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证明素养的一次调查[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庆国;李增武;王宪成;;第七专题论坛 职教师资中外专家论坛[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峰邋贾玉峰;撑起西部教育的天空[N];陕西日报;2007年

2 黄进 顾新东;中学教师走出首批教育硕士[N];新华日报;2000年

3 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谢华兴 通讯员 焦煊;为16扶贫县培养150名硕士师资[N];南方日报;2006年

4 郭久辉;河南:农村教育硕士,冷变热竞争激烈[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陕西师范大学 王强;应努力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张子律;鞍山师范学院获批教育硕士培养单位[N];鞍山日报 ;2011年

7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党波涛;免费师范生需到农村任教3年[N];长江日报;2007年

8 ;教育硕士、法律硕士、MBA谁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王友文 续梅;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 培养计划今年全面实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记者  赵凤华;今年将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母小勇;论“临床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晴;海南省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尧;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姜箐;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化学)学位论文中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俊;农村教育硕士网络教育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毅;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效果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玉新靖;农村教育硕士专业成长过程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宣雅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洁;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职业认同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梅;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洋;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支持与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2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22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f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