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益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
【摘要】:公益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责任意识的融学校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需要于一体的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实践体验式教育,这种教育机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从调研情况来看,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教育机制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本研究在论述公益教育联动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公益教育联动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益教育 联动机制 学校 家庭 社区
【基金】:赵修平夫妇基金会中国公益教育项目“公益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6000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现代汉语词典》中,“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公益教育机制实际上指的是公益教育的运行和工作机制,是一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一、公益教育联动机制公益教育联动机制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2 郝世宁;;从校园流行语看大学生的郁闷情结[J];教育与职业;2008年05期
3 刘力;素质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形成合力[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10期
4 俎媛媛;;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1期
5 俎媛媛;;我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研究——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9期
6 赵建平;;中学生心理问题归因[J];文教资料;2006年32期
7 汪平;;“三位一体”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J];甘肃教育;2008年22期
8 张玉珍;;解决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仝云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1年10期
10 李政涛;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动机制[J];中小学管理;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秦丽丽;;我家有个不快乐的小孩——混合型家庭个案[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万玉霞;;加强学校、家庭、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与协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刘电芝;刘金光;徐振华;张姣;黄颀;李宇青;;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与家庭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高洁;;学校、家庭、社会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秦丽丽;;我家有个不快乐的小孩——混合型家庭个案[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兆平;丁文俭;;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与结合的和谐统一[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于振华;;教师家访的艺术[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9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蔡泽永;;学会勇敢地面对一切——一位“班长”的心路历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位一体”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N];天津日报;2005年
2 ;离婚家庭增多 英国学校吃不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郑有胜;学校 家庭 社会手拉手[N];辽宁日报;2004年
4 焦同喜;我省2000名困难家庭子女入技校免费培训[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记者戚海燕;学校放假孩子上“班”[N];北京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任国军;“问题学生”哪里去[N];大庆日报;2005年
7 杨桂青;品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交界处”绽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家长读书令”,你赞成吗(续)[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英子 晓萱 盛冬蕾;镇江:学校与社区面对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张米扬;塑胶跑道有毒无毒:靠学校把环保关不现实[N];中国改革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瓒;教育场域中的资源争夺、创造与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祖强;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琛;论推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利昌;学校、家庭、同伴在青春期性教育中作用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英福;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莉;青少年道德自我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冬梅;抚顺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许政法;兰州市家庭选择课外辅导的影响因素之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邵博学;关于知识学习中家庭规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卢汉雄;创建健康学校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60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6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