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实验室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虚拟实验室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
【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虚拟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出现如忽视真实实验的作用,用虚拟实验完全取代真实实验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首先依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分类,并运用知识建模技术将每类实验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类分析,构建知识网络图;然后,使用FlashCS5.0+PaperVision3D+3dsMax等软件设计开发虚拟实验室并以此为在线学习平台,融合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的优势,依据混合学习和活动理论设计混合学习活动,并根据实验类型与实验目标将学习活动分为四类:理论知识、实验技能、问题解决、评价与反思;最后,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从实验过程、学习目标、知识组块、活动任务、活动形式与时间、学习成果、支持环境等方面具体阐述每类活动的设计方法。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虚拟实验 混合学习 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初中化学网络综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YJA880182)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网络三维虚拟实验设计与开发——以中学理化实验课为例”(项目编号:SKQNGG11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混合学习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提倡将面对面教学(Face-to-face 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相融合,使二者优势互补。美国教育部对1996年到2008年所完成的一些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和单纯的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希建华;赵国庆;约瑟夫·D·诺瓦克;;“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访教育心理学国际著名专家约瑟夫·D·诺瓦克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洁;;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杨莉莉;李爽;;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应用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于平;马庚明;;浅谈移动教育[J];才智;2012年02期
4 楚学娟;张勇;;远程虚拟实验系统中模拟方法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5 丛荣华;;基于流媒体技术的中小学校园网教学分析与应用设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6 杜丹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7 杜丹冰;龙飞;;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8 尚亚丽;刘亚娟;刘德成;;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曾凡玲;冉鸣;;基于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蒋良富;曾庆怀;周金花;;试用远程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构想——基于湖南省3个县的调查[J];沧桑;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建华;;对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罗辉;吕永忠;李冰;;学科专业网站综合评价标准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覃文圣;支颖梅;李林;;SNS构建教与学平台初探[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单美贤;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技术教育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凤鸣;基于Moodle的信息化社区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峰;高中信息科技课程中《数据管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云英;新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刘建玲;校园网:教师成长的一片绿洲[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耐寒;网络教育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狄晓暄;以混合式教学改善远程教学效果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黎;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和阅读效能感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畅;基于协作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梁俊亮;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虚拟实验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黎加厚,齐伟;话题:概念地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9期
3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基于Claroline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J];福建电脑;2010年03期
2 叶翔鹰;远程教学中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年03期
3 叶翔鹰,周湘泉;电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4 廖平;多媒体网络化虚拟实验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王温银,卿辉,王振中;材料成分、工艺、组织与性能的虚拟实验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01期
6 刘虹,刘洁;关于网络虚拟电子实验室的建设[J];云南电大学报;2001年02期
7 张晓英,祖大鹏;基于虚拟仪器的虚拟实验[J];高师理科学刊;2002年04期
8 袁南辉;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年01期
9 刘晶,樊静波;虚拟与现实——关于理工科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工矿自动化;2003年02期
10 庄岩;浅谈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J];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赵伍;申继亮;;可视化师资培训模式介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浦丽华;;《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突破点——混合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王娴俊;;小学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技巧[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炳泉;;闸北区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设计的新思路——由闸北区“陕乐科普在基地”的活动实践引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顾新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7 陈建明;;运用多媒体开创实验教学新模式[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和润;;《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施丽君;隋光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磐石县关于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方案[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芳;英语课教学活动设计和氛围营造[N];光明日报;2003年
2 杨莉娟;该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四川叙永县水尾中学 杨介民;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结合[N];电子报;2006年
4 刘占爱;浅议夏令营活动的教育意义[N];甘肃日报;2007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鑫;远程实验充实灾区教学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陈 京;教材:需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赵方红;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创新教学设计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秦小艳;我市两教师获一等奖[N];深圳特区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整理;“混合”: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汉洪;远程虚拟实验过程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潘立华;非良构虚拟实验的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单美贤;虚拟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施东庆;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实验研究及实现[D];浙江大学;2002年
5 郝宁;远程数学系统中分布式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6 胡志凌;网络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邵鹏;网络虚拟实验体系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晖;网上虚拟实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高磊;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金刚;虚拟实验的层次性设计研究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5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6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