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如何让学习者驻足——基于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摄制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微课视频如何让学习者驻足——基于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摄制的思考
【摘要】: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正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及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活动而迅猛兴起。国外有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可汗学院、TEDEd及我国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在微课程研究上已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在高校尚属起步阶段。基于2013年全国首届高校微课程比赛的课程摄制工作,探讨如何在微课程的设计及视频摄制上使课程更完美,更吸引学习者。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
【关键词】: 微课程 教学设计 视频摄制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目前,国外由印度裔美国年轻人Salman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及TED在YouTube上推出的新频道TEDEd在微课程领域做得较有特色及影响力。在我国,以微视频为中心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5 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中国高校网站交互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7期
2 李振亭;赵江招;;微型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J];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3 胡通海;汪颖;;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分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1期
4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徐升;孙玉环;;基于SECI模型对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研究——以ExcelHome学习社区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0期
6 李朋飞;李园园;郝建英;;基于Twitter(微博)的非正式学习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5期
7 高荣国;;网络教育的形态真谛——解析网络的学习、知识和教学形态[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8期
8 郭小洁;;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2年22期
9 卢泓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型学习平台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01期
10 袁德辉;;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泛函分析课程的教学反思[J];大学教育;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群;;非正式学习在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进满;基于小屏幕的教学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立国;基于Web2.0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社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玲玲;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微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云菲;小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芮;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2期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6期
4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顾凤佳;李舒愫;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孙众;马玉慧;;课堂教学视频的力量——网络时代教师群体学习的新渠道[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8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8期
9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10 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志宏,王敏,席居哲;McCarthy学习风格的分类及其4MAT教学设计系统[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0期
2 乔建忠;;如何给学习者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韦洪涛;论任务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06期
4 罗婧;;网络与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0年46期
5 梁裕芬;;面向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 保障选修课的教学质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周莹;陈吉利;;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7期
7 周莹;陈吉利;;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8期
8 张淑清;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李怀龙;张全标;;知识时代网络教学环境的特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10 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王希武;林克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焕东;余先川;罗烨;;E-Learning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田晓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蔡晓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三数学课的教学设计[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5 李军;;试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文凯;;中学信息技术课综合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詹传玲;;项目导向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保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计理论初探[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荣;;“皮肤抗衰老”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10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 曲慧;“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解燕铃;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N];学知报;2010年
3 延安市北关小学 涂姣玉;教学设计: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N];延安日报;2007年
4 广东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小学 钱瑞扬;《网上“导游”》教学设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易进;教学设计不能用简单逻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季林波;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效益[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山东省菏泽市教学研究室 吕富蕾 山东省菏泽一中分校 曲慧;我们还可以更美[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隔高逢玲;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意教学设计[N];莱芜日报;2008年
9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孙英俊 杭州市闲林中心小学 胡少亭;体育教学设计的“四要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1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陈凌云;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中易忽视的问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洪薇;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蒲淑萍;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胡学峰;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肖隽;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奎程;美国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夏丽君;交互性教学动画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东平;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石中军;虚拟实验教学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W歴,
本文编号:772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7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