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社交退缩与儿童的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1 20:24

  本文关键词:社交退缩与儿童的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退缩 社会适应 性别 调节作用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社交退缩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共有145名11岁儿童参与了本研究。运用实验室观察程序,采用儿童游戏观察量表对儿童在两个自由游戏情景中的社交退缩行为进行编码,采用教师报告法和儿童自我报告法测量了儿童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焦虑退缩行为更多的与男孩的适应问题有关,而安静退缩更多的与女孩的适应问题有关。结果表明社交退缩的各个亚型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且性别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宾夕法里亚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社交退缩 社会适应 性别 调节作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57)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0SJDXLX005)的资助
【分类号】:B844.1;C912.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社交退缩指的是独自一人、不与他人交往的活动。社交退缩包括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交往缺乏(RubinCoplan,2004),到目前为止,有两种类型的社交退缩受到了研究者的大量关注,即焦虑退缩(reticence)和安静退缩(solitary-passive)。焦虑退缩的儿童在同伴交往的情境中,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2 黄子杰;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性别角色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3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戴美林;陈霞;马姝娟;;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5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6 杨颖;邹泓;余益兵;许志星;;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7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8 康钊;;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现代诠释[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0期

9 刘明兰;陈旭;;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朱莉琪,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明;贾林祥;;社会情绪发展及其调控对社会适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邹泓;张文新;;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春霞;周晖;李峰;苏岚颖;;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友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艳;邹泓;王莉;;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王莉;;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梁宗保;陈会昌;张光珍;;情绪性与努力控制在儿童社会适应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园园;方晓义;程虹娟;;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关注脆弱的心灵[N];农民日报;2009年

2 张华英;青少年凸现十大心理问题[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3 纪菁;影响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心理咨询师 马艳玲;化解矛盾安享晚年[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心理系 迟希新;高校女生心理卫生问题值得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葛新中;温州试点“心理体检”探查“情绪感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黄峥;走出象牙塔惠及千百万[N];光明日报;2007年

8 袁睿;职业女性心累[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记者 邹沛颜;让“心病”远离你[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何铁强;谁解我心结[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亮;青少年早期的同伴侵害:发展轨迹、相关因素及性别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马川;中小学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周亚娟;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抑郁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静;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关系攻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特点及其与依恋、自我调控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卞国玉;高二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适应性的关系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美林;青少年学生双性化人格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亚玺;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李东方;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4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74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