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发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03 11:20

  本文关键词:“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发的“师生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苏格拉底的无知 师生关系 自足


【摘要】:"苏格拉底的无知"不是假装无知,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经验性的无知,而是一种求知态度,即认为人类永远无法占有绝对真理,但又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导了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学术标准面前,师生平等。因此教师不是在传授真理,而是在向学生传达这种"无知之知"的求知态度和求知方法。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变得自足,然后自主地追求真理。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苏格拉底的无知 师生关系 自足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苏格拉底的无知”(“无知之知”)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但它的确切含义远非尽人皆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学理上探求一种对“苏格拉底的无知”的合理解释,并进而以“苏格拉底的无知”为基础,讨论什么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一、“苏格拉底的无知”的蕴涵“苏格拉底的无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泳波;气化宇宙与音乐之境──宗白华论中国艺术创造的文化哲学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徐钝;汪逢春;;关于推行公益诉讼制度的多视角法理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铁芳;;为哲学教育而辩——《苏格拉底的申辩》释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4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5 李晓光;试论巴门尼德“存在”范畴的历史地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徐雁宇;;《理想国》的正义:真与善的同一性[J];才智;2011年12期

7 刘建刚;;苏格拉底——宪政思想的源头[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方非;火"、"河流"与"战争"——赫拉克利特的变化观新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谭杰;段小松;;当代西方无政府主义的思想逻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01期

10 杨庆中;;老子道论与中国轴心时代之哲学的突破[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法琦;;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罗纲;;一种浪漫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卢卡奇对反讽辩证法的演进[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云岭;现代医学情境下死亡的尊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石庆波;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邦的相对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程晋普;雅典城邦公民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国鹏;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立法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4 马进;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绍华;论我国亲属特免权制度的确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马海英;论汉娜·阿伦特之“无思”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宋芳;高中生管理与指导中的师生矛盾转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美虹;定义法的失效: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前的困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旭芳;回到政治本身[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上官俊峰;论司法裁判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研究的一般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2期

2 邱爱萍;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苏群;试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孙建华;素质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及内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06期

5 李琼;;回眸与反思: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述评[J];师资培训研究;2004年01期

6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精神观照下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蔡虹;中外电影中的师生关系[J];教师之友;2005年07期

8 邵波;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教学研究;2005年05期

9 丁晓邦;;让学生“骂”一回[J];教书育人;2006年01期

10 施碧霞;;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春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董艳;申继亮;;基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生指导行为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2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3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4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5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6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7 彭运钧 唐永保 陈双生;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淄博电大周村分校 李庆民;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莱芜日报;2006年

9 张秀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甘肃日报;2005年

10 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胡 娜;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张掖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4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84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