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关于教育经费效益评价的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我国关于教育经费效益评价的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经费效益 评价指标 评价实证 评价方法 研究综述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关于教育经费效益评价的研究大致沿着三条思路展开: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对象的实证与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指标逐渐由单一的结果性指标转向综合的过程性指标;从对某一教育层次、某一地区的实证评价转向层次与地区结合的交叉评价;评价方法也逐步从静态转向动态,日益多元化。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创造科学的评价方法,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长期趋势。
【作者单位】: 扬州职业大学;
【关键词】: 教育经费效益 评价指标 评价实证 评价方法 研究综述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88017)
【分类号】:G526.7
【正文快照】: 教育经费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经济支出一样,也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对比问题,即效益问题,但教育经费产出又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出,具有特殊性,因而,关于教育支出效益的评价研究成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然而,这种研究却起源于对政府财政支出乃至整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姝;徐晨;;公共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8期
2 丛树海;周炜;;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3 白雪洁;房伟;;中国义务教育效率的省际差异及投入拥挤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3期
4 李生滨;李延喜;栾庆伟;;区域教育投资效率及其布局优化控制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5 程磊;颜敏;;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提高与西部经济的崛起——以贵州省195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李玲;我国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严筱菁;徐闯;田晓红;;武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敏;;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经纬;2007年06期
9 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廖开锐;;浅谈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刚;何冬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益分析——以蚌埠市与芜湖市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余;;论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主体的培育和开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7 魏下海;;论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人力资本投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8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宁;;基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朱满德;陈诗军;刘超;;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智毅;;澳门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梯队培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涂道勇;李世聪;唐莺;;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国桢;刘慧发;周洪武;;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与战略[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5 王超;李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欣光;;浅析城市管理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郭俞宏;薛海平;;基于DEA方法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分析——以中东部湖北、江苏两省为例[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找寻中对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强;山东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升;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彩娟;引入监管变量的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旭虹;论大学决策权力运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杨丹芳;教育财政的公平与效率[J];财经科学;2000年03期
3 马国贤;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4 苟燕楠;我国财政中教育支出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1997年06期
5 刘荣;;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05期
6 王亚雄;王红悦;李洋波;;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7 丛树海,周炜,于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8 丛树海;周炜;;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9 陆庆平;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J];财政研究;2003年04期
10 杜兴洋;田进;;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J];财政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显吉;中国教育投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孙建迎;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静;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叶立萍;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培;韩锡斌;胡华;吴庚生;;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4期
2 应若平,周其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2期
3 王卫斌;丁慧;;层次分析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荣曼生;;关于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方案的探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白银;曹梅;;国内教育网站评价研究概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6 余栋;唐林;;评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维度[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7 胡苏皓;;适用于远程教育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2期
8 杨晓宏;黄兰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效益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8期
9 王万军;;基于联系数a+bi理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刚;张屹;常红;;在线课程资源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佳德;;实施教师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2 施丽君;隋光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柳恒超;;初中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郭庆娟;曲宁;;浅谈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法[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附录: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覃海琪;;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徐瑞泰;;“一节好课”必备的“三大要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丁建福;成刚;;义务教育财政效率评价:方法及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丁建福;成刚;;义务教育财政效率评价:方法及比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君 本报记者 朱振国;改革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李冬梅;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评价[N];济宁日报;2007年
3 祁俊云;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策略[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胡萍;对我区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N];西藏日报;2006年
5 北京大学 金江军 整理;2005年高校教育信息化大事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丁华艳;示范高中将分配招生指标[N];华夏时报;2006年
7 方虹;改革中小学生考核办法需科学设计[N];华夏时报;2006年
8 徐莉;不要把评价太当回事[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句容市第三中学 李友文;浅谈暂差生自信心的培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人才观念:亟待走出“学历崇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书林;任务导向的分布式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靖;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齐艳春;校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少华;高中课堂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艾雨兵;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泽;教师微课程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吴琼;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西讲;基于网络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志惠;基于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慧;教师管理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蔺全丽;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8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