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支持可视化学习过程的学习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7:17

  本文关键词:支持可视化学习过程的学习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视化技术 学习过程 学习技术


【摘要】: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和优化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已成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学习技术被引入课堂中,但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从可视化学习过程的角度,在简述技术应用于学习领域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借鉴乔纳森提出的"可视化知识、可视化认知模式、可视化问题过程和可视化系统建模"框架,对目前已有支持学习过程的技术工具进行梳理,阐释了这些工具的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旨在为后续设计新型的支持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工具提供参考,为后续技术整合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 学习过程 学习技术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一般课题“以‘语义图示’实现可视化知识表征与建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CA120024)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基于个人数字终端的信息化创新应用研究:资源、服务及应用实例”(课题编号:NCET-11-0140)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AECT'94定义中指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所以,运用学习技术对围绕学习过程进行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了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关注重点之一。而且,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和优化学习过程,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希建华;赵国庆;约瑟夫·D·诺瓦克;;“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访教育心理学国际著名专家约瑟夫·D·诺瓦克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祝智庭;;跳出“教育装备依赖”看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年07期

4 李妍;;美国科学教育的可视化协作学习环境——CoVis项目的理念、设计与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1期

5 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建构社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SILE/Knowledge Building”项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7期

6 赵建华;朱广艳;;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Jim Slotta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6期

7 况姗芸;;WISE科学探究平台对我国研究性学习平台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1期

8 陈文莉;吕赐杰;谢雯婷;;GroupScribbles软件支持的课堂协作学习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基于“建构思想”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杨力;姚乐野;;数字档案馆知识组织层次体系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9年05期

3 赵国庆;;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单美贤;;教育技术的演化动力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7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卢瑞;吴玉芹;;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2期

9 任晓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6期

10 廖建平;胡银泉;;可视化思考在中学物理建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树楠;张士庆;;科学可视性在学习应用中的探讨[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武琪;顾基发;;专家挖掘思想及其在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中的应用[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婷婷;网络微内容推荐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锦丹;多视角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涛;知识服务的语义匹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暴志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背景下的客户关系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郑宏;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苏洪华;图式概念的哲学解读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芝;知识可视化下KM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黎;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和阅读效能感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孙秀文;龙虾体表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杜佩;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玲;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敏;基于丰心工学的情感信息可视化与充实度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王锐;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图表和文字信息转换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黄志澄;给数据以形象 给信息以智能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电子展望与决策;1999年06期

3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黎加厚,齐伟;话题:概念地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9期

5 黄都;;促进知识整合的科学探究环境设计——基于对WISE网络探究平台的评介[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7期

6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8期

7 赵建华;朱广艳;;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Jim Slotta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新宁;路新民;;国际视野中的CSCL研究与发展的十个主题——访CSCL研究国际著名专家皮埃尔·狄隆伯格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王鹏远;赵惠熙;殷涛;彭娟;马劲松;赵易;;产学研互动推进增强学习技术[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2期

3 章伟民;;从一本书的不断再版看一个领域的持续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徐国建;略论学习过程中激情机制的创设[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5 王微微;坦然面对期待的目光[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4年09期

6 杨莲清;;学习技术与高效能学习的关系研究[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梁世民;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初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张连和,张丽娴;学习过程的动态分析[J];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9 朱宝宸;学习过程的阶梯型规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10 马宪春,张际平;构建学习技术学科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凯敏;韩关德;;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分析与疏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秦启康;奚仲廉;;“开潜教育”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陈德安;申国昌;;荀子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俊山;卢家楣;柯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及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唐燕;;通过多种途径探讨学科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动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忠;;韩非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刘海燕;刘爱芹;;高师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9 范广玲;;中学生心理常见问题的思考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龚秋霞;;影响重点中学女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灵渊 朔城区四中;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N];朔州日报;2010年

2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杨爱军;在课文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郭佳 编译;21世纪的学习什么样[N];中国教师报;2011年

4 孙楠 王盼;掌握“学习技术”破解“学习恐慌”[N];河北日报;2010年

5 刘赫;朱熹的学习过程论[N];科学导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武都区汉王镇麻池小学教师 宗顺全;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识字方法渗入教学[N];陇南日报;2010年

8 程介明;从“发掘取向”到“培育取向”[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赵庆军;学做一名有效的课堂管理者[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吴建章 陈英杰;顺平县企业家热心助学成风尚[N];保定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叶金辉;青少年学习沉浸体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胡泽民;“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可视化技术在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可用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彩姣;论学习的实践属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章静;农村初中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蔡燕华;美国强效学习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自红;基于知识管理的高阶学习过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顺;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黄杰;学习时间分配的词对位置效应及其与议程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思思;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侯莞娇;不同学习—提取测验程序组合的长时保持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朝霞;图形组织器促进学习维度和理性思维发展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99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99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