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对绵阳市224对(44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者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评分低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者和较差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呈现矛盾的特点。
【作者单位】: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关键词】: 农村留守初中生 应对方式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应对是个体对应激环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个体处理心理应激的过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以往的众多研究证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宏彦;傅茂笋;贾林斌;;山东省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12期
2 吴磊;肖艳艳;张小文;;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调查研究——以江西某地初中为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4 程航;姜德国;李霞;林崇光;张崇丽;孙继军;朱春燕;土文珍;;温州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年01期
5 田小兵,杨正伟,马静,冯文广;托管人对外出打工者子女个性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5期
6 贾文华;;亲子关系对留守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7期
7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8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于鸿雁;;留守儿童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5 宋文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才智;2011年03期
6 孟建青;于仁昌;孙丽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1年24期
7 王淑芳;;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才智;2012年03期
8 张杰;谈志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永娟;沈汪兵;刘国雄;袁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利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调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唐萍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袁卫华;农民子女教育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崔淑慧;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梁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凯;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磊;现代通讯技术环境下改善农村留守学生亲子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达孝;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青;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魏书珍,衣明纪,帅晓天;儿童个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年03期
3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6 陈霞;马姝娟;戴美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7 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8 程航;吴文玲;李霞;林崇光;张崇丽;陈策;刘娜;;温州留守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4期
9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10 熊亚;;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晓凤;“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巧明;郑晓燕;王惠萍;;中学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2 陆文春;李怀虎;毛计平;;研究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2期
3 姜晓燕;杨元宵;;自尊水平及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的影响[J];药学教育;2010年06期
4 刘凌霜;;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谢玉兰;;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教书育人;2006年35期
6 邓春暖;陶云;潘向明;李伦琼;;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伟;;医学院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1期
8 王伟;辛志勇;;山西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杨帮琰;;关于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10 李培;秦淑平;范启田;;高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伟;;山西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倪牧宇;沃建中;王福兴;;初中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张小远;肖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初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许慎;;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春花;谷传华;赵海灵;;中学教师社会创造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申艳娥;;正、负性压力情境下教师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玲;李雄鹰;;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白山分院 姜启贵;让“问题”变“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洛桑才让;善于解决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 努力巩固成果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青海日报;2009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吴琼;给学习“体检” 开个性“药方”[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万载二中 孔克军;师德须以公德为基础[N];宜春日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抓住重点 解决问题[N];遵义日报;2010年
6 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 叶存洪;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记者王忠陆;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N];营口日报;2009年
8 杨彦升 记者 孙元江;剖析症结 解决问题[N];中国石油报;2004年
9 记者 林琳;制度建设是重点 解决问题是关键[N];自贡日报;2010年
10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s⊥そ≌韵薄≈旌,
本文编号:80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0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