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趣味田径和体育游戏叠加效果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少儿趣味田径和体育游戏叠加效果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小学生体质能力存在着下降的现象,体育课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较为关键的时期,重视小学体育教育实践的开展非常重要。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上,以少儿趣味田径和体育游戏的结合的方式,重视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叠加效果分析,结合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并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分析其教学效果,探讨出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进而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带来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对沈阳川江小学三个实验班,分别采用少儿趣味田径法、体育游戏法、少儿趣味田径与体育游戏叠加教学法进行为期十二周的体育教学。通过测试实验前后的体测指标和体育心理量表,分析三种方法教学效果,寻求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模式。研究结果:(1)少儿趣味田径法可提高小学生跑和跳的专项能力素质,适合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拔尖的效果非常明显,对体育心理影响倾向于提升专业体育欣赏能力。(2)体育游戏法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适用于体育素质一般的学生,督促后进的作用明显,对体育心理影响主要是体育兴趣上的积极改变。(3)结合两种方法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明显影响,并且受益人群更广,体育心理发展健全。研究结论:(1)少儿趣味田径可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其较强的专业性导致兴趣缺失,实践效果不高,不全面。(2)体育游戏也可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趣味性强且能够吸引学生,但缺乏专门性身体锻炼,学生对专业体育的兴趣不高。(3)结合两种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结合专业性和趣味性,课堂内容能够照顾到更多学生,更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体育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 少儿趣味田径 体育游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0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9
- 三、研究内容9
- 四、研究创新点9-1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0-18
- 一、核心概念界定10
- (一)少儿趣味田径10
- (二)体育游戏10
- 二、少儿趣味田径的研究现状10-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体育游戏的研究现状13-17
- (一)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7
- 四、以往研究的特点与不足17-18
- (一)以往研究特点17
- (二)以往研究不足17-18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2
- 一、研究对象18
- 二、研究方法18-22
- (一)文献资料法18
- (二)问卷调查法18
- (三)教学实验法18-21
- (四)数理统计法21-22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2-38
- 一、研究结果22-33
- (一)体能测试22-28
- (二)体育兴趣量表各维度28-33
- 二、数据分析33-37
- (一)体能指标分析33-36
- (二)体育兴趣量表各维度分析36-37
- 三、研究局限性37-38
- 第五章 结论38-39
- 一、结论38
- 二、建议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简议体育游戏的文化功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坚;浅谈学校体育游戏的创编[J];体育科技;2000年04期
3 任莲香,范海荣;体育文化刍议[J];体育文史;2001年02期
4 王建中;试论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王广贵,于泉;体育游戏在飞镖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王章明;;论体育游戏的建构[J];体育科学;2002年01期
7 芮家杰;浅谈体育游戏的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8 提成;浅析体育游戏的运用原则与要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11期
9 王晓;关于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董利;浅议体育游戏中的能力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慧芳;;体育游戏:休闲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最佳形式[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侯恩毅;胡晓飞;;对体育游戏教材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朱慧芳;;试论体育游戏的功能与优势[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郭立勇;;废旧器材资源开发带给体育课堂的新生机[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树军;;谈体育大课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郭方玲;;20世纪70、80年代山东省乡村儿童体育游戏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石玉虎;;合作教学法在体育游戏课程中的实践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陈济川;;闽东民间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发展[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9 肖贵;沙文良;;浅谈体育游戏中如何贯彻针对性原则[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10 覃和核;;谈体育游戏创编与运用[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靖江市城南幼儿园 陆亚平;谈变家园体育游戏中的“乐”[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江苏省丹阳市新桥中学 何光周;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要讲原则[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罗田县第一中学 张小华;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N];黄冈日报;2009年
4 编译 曲双平;逐鹿在线体育游戏[N];电脑报;2003年
5 卢其宝 李少群;体育教师,,一个期待关注的群体[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河北省献县职教中心 刘俊霞;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N];今日信息报;2004年
7 赵子建;终身体育:人类健康之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 荆涛;体育游戏,童年最有力量的教育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陈元;民间体育游戏征集硕果累累[N];河南日报;2007年
10 河北省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于国东;体育游戏选择运用经验谈[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传胜;山东省临沂市农村中学开展体育游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白鹤;体育游戏与人、社会[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王婧媛;体育游戏文化的演进过程探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4 沈旭;体育游戏对三年级小学生智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5 黄勇;南京市浦口区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徐洋洋;河南省焦作市体育特岗教师现状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丽琴;功能性体育游戏对初中生锻炼动机和身体活动行为促进的准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任亮;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与幼儿园体育游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史新玲;体育游戏在苏州市工业园区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秦兴波;“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5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03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