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6:54

  本文关键词: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 课程设计 课程标准 体育校本课程


【摘要】: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发现,《新课标》实施以来,石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体育课非常茫然,体育教师不知道选择什么体育教学内容去组织教学。体育课随意开展,非常不规范。可以直接看出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得到体现。然而《新课标》实施以后改变了以往统一的大纲要求,学校开始有了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本文结合石垭小学现实情况,重点对学校、教师、学生三面进行分析。发现体育校本课程设计具有的选择性、差异性、弹性和课程评价的多样性等特性。通过实地调查现,体育校本课程能帮助体育教师更顺利的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不仅可以使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开发能力。结合课程理论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课程模式、课程资源开发等。体育校本课程使体育校园文化不断得到丰富,有助于体育课程的科学管理。建议:通过对石垭小体育校本课程设计的研究,达到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丰富学校体育校园文化为目的。为体育教师之间提供一个教学交流平台。让学校通过实施体育校本课程,使学校体育校园文化更具特色。结果表明: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校本课程,能很好的帮助体育教师选择好教学内容,进一步达到促进农村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新课标》在石垭小学得到科学实施。使体育校本课程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去有效的弥补国家体育课程的不足。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课程设计 课程标准 体育校本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0
  • 1.1 选题依据8-9
  • 1.2 选题意义9-10
  • 2 文献综述10-15
  • 2.1 国内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研究10-11
  • 2.2 关于体育课程设计的研究11-12
  • 2.3 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12-13
  • 2.4 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研究13-15
  • 2.4.1 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研究13-14
  • 2.4.2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研究14-15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7
  • 3.1 研究对象15-16
  • 3.2 研究的基本方法16-17
  • 3.2.1 文献资料法16
  • 3.2.2 专家访谈法16
  • 3.2.3 问卷调查法。16
  • 3.2.4 逻辑分析法16-17
  • 4 结果与分析17-32
  • 4.1 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的研究17-20
  • 4.1.1 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课程的设计研究17-19
  • 4.1.2 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19-20
  • 4.2 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20-27
  • 4.2.1 关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20-21
  • 4.2.2 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研究21-24
  • 4.2.3 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24-25
  • 4.2.4 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设计的意义25
  • 4.2.5 校本课程目标的研究25-26
  • 4.2.6 新课标对校本课程的影响26-27
  • 4.2.7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27
  • 4.3 中江县石垭小学校本课程对教师的影响27-29
  • 4.3.1 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27-28
  • 4.3.2 体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28-29
  • 4.4 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29-32
  • 4.4.1 田径传统项目资源的开发29-30
  • 4.4.2 民族传统项目资源的开发30
  • 4.4.3 现代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30-32
  • 5 结论与建议32-34
  • 5.1 结论32-33
  • 5.1.1 通过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培养32
  • 5.1.2 体育校本课程可以使体育教师更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32
  • 5.1.3 校本课程能降低课程开在遇到的不利因素32
  • 5.1.4 校本课程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习32-33
  • 5.1.5 通过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33
  • 5.2 建议33-34
  • 5.2.1 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33
  • 5.2.2 科学开发校本课程33
  • 5.2.3 不断完善体育校本课程33-34
  • 5.2.4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校本课程34
  • 6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 8 附件37-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桂辉;阎龙;;论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及其开发[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文兰佃;李树怡;;简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资源开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郑柏武;;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实施中的评价[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李润梅;杨占明;王福杰;刘崇辉;苟小平;;对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林媛;钟兆祥;;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陈洁洁;宋建平;;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11期

7 谢冬兴;;民办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若干问题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崇辉;杨占明;李润梅;王福杰;苟小平;;论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程序[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1期

9 季晓静;王健;黄号号;王薇;贾萍;;对体育校本课程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陆阳;;基于新课标的体育校本课程内涵审视[J];才智;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冬明;;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伪教材化”现象[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云南省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 刘再贵;让校本课程走进学生生活[N];中国体育报;2011年

2 记者 潘帝同;“阳光教育”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N];佳木斯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天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发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丹青;对北京市三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情况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周春丽;多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浩;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开发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兰敏;杭州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郑超;北京市东城区部分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7 李晓慧;北京体育大学参与“高参小”项目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熊岚;西宁市城东区回族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展开效应调查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龚海玲;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罗中坚;中江县石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053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053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