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学美育原理的现代阐释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小学美育原理的现代阐释
【摘要】:美育是古代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受到当代美学界和教育学界研究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中西方美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对古代美育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论文在澄清古代小学美育的概念后,首先总结分析了学界研究现状和不足,确立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接着,从共时和历时的不同角度,阐述古代小学美育的内容、途径、特点与分期,并尝试归纳古代小学美育发展的历史分期;之后,再运用中西美学原理、美育原理和相关理论,论证古代小学美育的生成机制。最后,再通过比较方法,对当下小学美育进行反思,提出批评,并尝试探索当下小学美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认为,先秦时期的“六艺”教育奠定了后世小学美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具体而言,即以“礼乐”为中心,包括以诗教、乐教、书教等为主的审美情感教育;以礼教、道德、儒家经典等为主的伦理情感教育;以洒扫、应对、饮食、游历等为主的生活情感教育,以五方、六甲、数教、射御等为主的生活技能教育。如此,小学教育的审美情感呈现出综合性,生活性,道德性,自然性等不同特征。古代小学美育虽然不具备独立性,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宗白华所提出的“乐教亡而书教兴”就代表了先唐美育的发展重点,而“礼教盛而书教隐”则成为唐以后小学美育的主要特征。在以德育为主线的古代小学教育体系中,美育如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当代小学教育可资借鉴的国学传统资源,是本文主要集中论述的另一大课题。论文首先从中国美学“因文成美”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礼乐相和”与“美善如一”的中西方古典美学原理,其中又从西方美学原理入手,分析了审美情感分别与知识理性、自然情感及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将古代小学德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论证清楚。最后,对比当下小学美育普遍存在的“非人文”、“非艺术”等弊端,古代小学美育追求“尽善尽美”的做法,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总之,运用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古代小学美育内容加以阐释,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学原理的理解和实践,也是汲古为今、以学为用的最终归宿。当然,由于笔者学识和时间所限,论文虽融入了导师课内外不少闪光论点,但仍难掩饰论文的薄弱和不足。
【关键词】:古代 小学美育 因文成美 审美情感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9.29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古代小学美育及其研究述评9-23
- (一)小学美育概念的历史溯源9-13
- 1、美育9-10
- 2、古代小学美育10-13
- (二)小学美育现状及研究价值13-15
- 1、当下小学美育现状13-14
- 2、研究价值14-15
- (三)研究述评15-19
- 1、教育史与小学教育15-16
- 2、美育史及理论16-17
- 3、专题研究17-18
- 4、研究生论文18-19
- (四)研究创获19-23
- 1、论文创新点20-21
- 2、论文局限21-23
- 二、古代小学美育的内容及特点23-39
- (一)古代小学美育的内容23-28
- 1、审美情感教育:诗教,乐教,书教23-25
- 2、伦理情感教育:礼教,德教,儒教25-27
- 3、生活情感教育:洒扫,应对,饮食,游历27
- 4、生活技能教育:五方,六甲,数教,射御27-28
- (二)古代小学美育的途径28-31
- 1、古代的官学教育简述28-29
- 2、书馆与家庭教育并存29-30
- 3、美育教材的发展演变30-31
- (三)古代小学美育的特点31-33
- 1、道德性31-32
- 2、生活性32
- 3、综合性32-33
- (四)古代小学美育的发展分期之我见33-39
- 1、先秦:“六艺”为主的综合美育阶段33-34
- 2、秦汉魏至唐:乐教亡而书教生34-36
- 3、唐以后:礼教盛而书教隐36-39
- 三、古代小学美育的形成原理39-53
- (一)中国古典美学原理:因文成美39-41
- 1、“文”与“美”的关系39-40
- 2、“因文成美”的分布领域40-41
- (二)中国古代美育原理:礼乐相和41-44
- 1、礼乐教化42-43
- 2、中和之美43-44
- (三)西方美学原理:美善如一44-53
- 1、中国美善关系简论44-46
- 2、西方审美情感与其他情感之间的关系46-53
- 四、古今小学美育对比反思53-61
- (一)当代小学美育的困境53-56
- 1、重感官,轻人格53-54
- 2、重艺术,非人文54
- 3、重技能,轻审美54-56
- (二)古为今用,,发展当下小学美育的途径探索56-61
- 1、以文为美:着眼于生活美育56-57
- 2、语文之美:教学方式与教材的改善精进57-59
- 3、寓教于乐:以意趣为主要出发点59-61
- 总结与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7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魁!湖南邵阳五丰镇,刘红英!湖南邵阳五丰镇;美育需要渗透[J];中小学管理;2000年10期
2 江永善;谈中专美育工作[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07期
3 蒋忠英;加强美育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8期
4 郑学诗;21世纪:审美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全国美育研讨会扫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安徽宣州市教委“中学整体实施美育研究”课题组;努力构建“大美育”的格局[J];中小学管理;2001年09期
6 耿时晓,王丽;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郭小娟;;提高美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工艺美术;2002年01期
8 王青山;;美育是深层次的整体性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9 叶孝贤;浅议美育的时代意义[J];美与时代;2003年04期
10 郭咏;美育与德、智、体三育的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鑫华;;回顾美育在共和国学校教育中重要地位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王兰华;;美育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3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小洋;王亚囡;;由序跋看叶圣陶先生对美育的贡献[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潘珞琳;;加强艺术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浅论美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地位[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少华;走在“大美”教育的前列[N];美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小雅;尽快改变美育的“弱势”地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 黄建钢;重新认识美育的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余冠仕;加强和改进美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赵洪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重视面向普通学生的美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杨斌;让美育走出书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秦凤珍 何志钧;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冉茂金 金涛;美育是民族精神价值建设的重要途径[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杨贵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张如栩 四川省泸州市老窖天府中学副校长;美育与学校教育零距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婷;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子轶;大美育观背景下的教师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田;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5 谢清滢;高等农业院校美育现状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祝颖杉;当代《美育》(1981-1988)杂志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尹晓薇;大学生美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程辉;整合取向的小学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悦池;1980年代中国美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D];辽宁大学;2016年
10 徐辉;中国古代小学美育原理的现代阐释[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32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13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