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7-12-15 05:32
本文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应用价值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里,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在现实生活中更为实用,也更常见。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623.15
【正文快照】: 2009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使“非连续性文本”一词进入了大众视野。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我们日常所见的散文、小说、诗歌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则多以图表、清单等形式出现,具有非线性、概括性、直观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运用十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元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9期
2 朱学娣 ,陈远跃;融于品德与社会课的“四性”[J];教学与管理;2003年20期
3 张随鄂;;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培养小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2期
4 顾雪飞;;感受着·感动着·行动着——一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想[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0期
5 袁忠德;;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感悟[J];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Z1期
6 何代俊;;浅议主动学习理念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体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4期
7 李东红;;如何构建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06期
8 臧t,
本文编号:1290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29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