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物理知识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物理知识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前,科学教育愈来愈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科学课程标准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通过国际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科学成绩评定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科学教育是成功的。以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为例,对比中新两国的课程标准,分析其存在的异同,能对我国的科学教育产生一定的启示及帮助。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分类号】:G623.6
【正文快照】: 目前,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正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加坡对科学教育尤其重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Science Study(以下简称“TIMSS”)科学评定中,新加坡学生的科学成绩名列前茅。小学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鸿;李佳涛;杨胜英;;新加坡初中科学课程大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年05期
2 潘娟;丁邦平;;新加坡四年级学生在TIMSS科学测评中的佳绩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9期
3 赵苁蓉;;新加坡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10期
4 潘立;新加坡小学课程发展历程、特点及未来走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宋怡,周志华;新加坡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玉;李春雷;;中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物理知识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6年09期
2 胡进;;香港、新加坡初中科学课程纲要概况及启示——兼与我国内地《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年12期
3 潘娟;丁邦平;;新加坡四年级学生在TIMSS科学测评中的佳绩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9期
4 许弟余;许国梁;;初等教育专业改革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赵苁蓉;;新加坡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10期
6 李晶晶;;新加坡基础课改的特色研究[J];民营科技;2007年11期
7 黄喜国;;新加坡课程发展政策的启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杨延昭;;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及启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潘立;新加坡小学课程发展历程、特点及未来走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潘立;新加坡小学课程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刘恩山;李倩;;将跨学科概念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初探[J];生物学通报;2012年08期
2 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张淳俊;陈英和;;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1期
4 张淳俊;陈英和;;采用跨学科概念图推进中学生跨学科学业成就[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2期
5 赵中建;黄丹凤;;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指南针”——美国TIMSS研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潘苏东;代建军;;能力取向的新加坡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2期
7 马红艳;“分流”教育在新加坡[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3期
8 杜中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9 季国清,刘孝廷;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10 潘立;新加坡小学课程发展历程、特点及未来走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启标,柳国辉;英美两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及其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04期
2 刘晋斌;小学科学课程实验研究[J];学科教育;2001年06期
3 李迎春;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3期
4 刘勋祥;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2年29期
5 蔡海军;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曹温庆 ,康玉忠 ,梁吴祥;小学科学课程对教师培养的要求[J];师范教育;2004年03期
7 钟媚;高凌飚;;西方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8 雷世晓;;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J];科技资讯;2008年35期
9 余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10 梁志喜;;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徐卫;罗晓媛;;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3 刘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红英;;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5 施贵根;;浅析科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黄协刚;;农村小学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7 蒋清蓉;;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8 方玉财;;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林丽华;;科学探究,源于“问”[A];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刘芳芝;;自然教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落实新课标用好旧教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惠清 陆启威 江苏省江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探路“做中学”与小学科学课程对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溧阳市实验小学 陶国忠;小学科学课程中个性化评价的尝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3 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刘业俭;科学课堂缘何失去了科学味[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剑阁县木马小学校 郭绍钦;科学课新在哪[N];广元日报;2010年
5 孟 月;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科学创造的乐园[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鲁建国 陈丰;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杜悦;科学教育亟需突破应试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恭芹;中国近现代小学科学课程演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丽媛;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京彩;民国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变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克健;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艳;中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余懿;中国与新西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淑淑;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张啊媛;改革开放三十年小学科学课程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建;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戴霞兰;中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1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29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