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小学科学课程与教科书的特色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 民国初期 小学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教科书 特色 启示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初政体的变更以及实业的兴起,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小学科学课程也出现一些新变化,如重视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关注学生生产技能的训练等。宽松的教科书编审政策,营造出民初教科书研究与出版热潮。在此期间,出版发行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达20多套。这些教科书具有课文结构简单、知识呈现重演绎、内容选择强调实用性等特点。这对当下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是,改革应立足于本国实际并持续不断地进行、加强教学实验等。
[Abstract]:The change of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ise of industry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and some new changes appeared i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 such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al valu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duction skills, and so on. The loose policy of textbook editing and review has created the upsurge of textbook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More than 20 set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xt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published. These textbook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text structure, reinterpretation of knowledge, emphasis on practicability in content selection and so on. The refor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carry o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10&ZD095)
【分类号】:G623.6
【正文快照】: 民国初期(1912—1922年,简称“民初”)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建立在清末格致课程基础之上,因而继承的成分较重。随着教育宗旨的转变,尤其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对科学内涵、价值的探讨,民初小学科学课程理念发生了一些转变,这些转变体现到教科书研究、编写与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建华;;从《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看民初袁世凯政府的教育思想[J];学术探索;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孙德玉;;吴汝纶赴日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徐希军;;学术、人事与私德:陈独秀被免除北大文科学长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沈寂;;五四运动前皖人与北京大学——兼论陈独秀的革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嬗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10 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王杰;;盛宣怀与中国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崔运武;郑登云;;论清末民初的高等师范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潘君祥;;略论孙中山中国经济现代化思想的特征[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巴永贵;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程倩;从新时期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也;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科研论文研究现状与问题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相燕;民国时期山东教育经费研究(1912-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伟明;中学语文教材中儒家经典选文及其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洪云;南洋华侨教育研究(1927-1949)[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杨书娟;晚清到民国三次全国性展览会上的手工艺品[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2 梁志喜;;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3 蔡万玲;吾甫尔·艾木都;程洪涛;刘坎龙;;新疆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黄海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10期
5 黄慧斌;高翔;;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以厦门市教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7 沈宗绍;;因地制宜丰富充实农村小学科学课程[J];科学教育;2012年04期
8 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柳国辉,谌启标;英美两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及其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6期
10 谌启标,方彤;英美两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徐卫;罗晓媛;;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3 刘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红英;;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5 施贵根;;浅析科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黄协刚;;农村小学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7 蒋清蓉;;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8 方玉财;;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林丽华;;科学探究,源于“问”[A];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刘芳芝;;自然教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落实新课标用好旧教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惠清 陆启威 江苏省江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探路“做中学”与小学科学课程对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溧阳市实验小学 陶国忠;小学科学课程中个性化评价的尝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3 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刘业俭;科学课堂缘何失去了科学味[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剑阁县木马小学校 郭绍钦;科学课新在哪[N];广元日报;2010年
5 孟 月;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科学创造的乐园[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鲁建国 陈丰;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杜悦;科学教育亟需突破应试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武夷山;科普技能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N];科技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臻;四大基础工程提高科学素质[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李秋菊 记者 王哲;以科普提高全民科学素质[N];哈尔滨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恭芹;中国近现代小学科学课程演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丽媛;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京彩;民国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变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克健;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艳;中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余懿;中国与新西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淑淑;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张啊媛;改革开放三十年小学科学课程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建;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戴霞兰;中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74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47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