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教师即课程”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18-02-14 19:03

  本文关键词: 施瓦布 学科本质 种子知识 北京东路 春曹 教育情境 校本课程开发 语言文字 过程模式 天生我材必有用  出处:《人民教育》2016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解放、信任、引领、成就是他们"发现教师"的基本路径。传统的课程理论是"防教师"的课程,课程是专家设计的,课程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传授,教师只是执行者。在课程实践和研究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不可能孤立于课程之外,施瓦布更是明确提出"教师即课程"的主张。今天,"教师即课程"更契合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在课程改革颇有成效的地区和学校,我们都
[Abstract]:The basic path for them to "discover teachers" is to liberate, trust, lead and achieve.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theory is the curriculum of "preventing teachers", the curriculum is designed by experts, and the goal of curriculum is to realize the imparting of knowledge. In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research,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teachers can 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curriculum. Schwab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teacher is curriculum". Today, "teacher as curriculum" meet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areas and schools where curriculum reform is quite effective, we all
【分类号】:G6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辉旭;;施瓦布实践课程评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2 刘静;朱成科;;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8期

3 江山;胡爱国;;施瓦布生态思想论辨[J];鄱阳湖学刊;2013年05期

4 ;施瓦布教授与世界经济论坛[J];国际人才交流;1998年03期

5 任倩;;教师群体审议能力的课程设计——基于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5期

6 宗丽娜;;施瓦布“实践课程观”之我见[J];语文学刊;2012年17期

7 南溪石;施瓦布:33岁创办世界经济论坛[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09期

8 史学正,徐来群;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张迪;;施瓦布的实践课程观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10 谭帮换;;浅析施瓦布科学探究思想及科学教师培养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峰;施瓦布:智慧过人权力不足[N];财经时报;2006年

2 董娜;敦促中国加快开放金融业 施瓦布警告“经济民族主义”[N];经济观察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朱贤佳;施瓦布驳斥中选结果影响贸易政策灵活性[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朱贤佳;施瓦布欢迎中国取消大型出口商贷款补贴[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李国华;施瓦布中国探营[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本报专稿 石头;施瓦布:缔造美国最牛“平民”券商[N];世界报;2007年

7 谭晶晶;王岐山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N];人民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荣琦;夏德仁会见施瓦布[N];辽宁日报;2013年

9 记者 田丽华;夏德仁会见施瓦布[N];辽宁日报;2014年

10 魏朝阳;美新任贸易代表月底访华[N];北京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营;施瓦布课程慎思思想的解读及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亓路路;基于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1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51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