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公正感和利他行为的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学生的公正感和利他行为 切入点:影响因素 出处:《教育探索》2015年05期
【摘要】:对学生公正感和利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和不良社会环境等。培养学生公正感的对策有:设置环境、换位思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义,运用反面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利他行为的对策有:利用移情效应,增强学生的利他动机;增强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利他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培养。
[Abstract]:The factors that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students' sense of justice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include bad family environment, family education and ba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justice include setting up environment, thinking in a different position, carrying out rich and colorful teaching activities, etc.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ltruistic behavior are as follows: utilizing empathy effect, enhancing students' altruistic motivation, enhancing students' posi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good altruistic behavior habit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sitive personality, and carry on the altruistic behavior cultivation to the students pertinently.
【作者单位】: 长春市绿园区青阳小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QG31-308)
【分类号】:G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凤岚;;非紧急情景下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和培养[J];中学教育;2002年12期
2 张廷华;影响利他行为因素的敌友指数分析[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张旭昆;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玉凤;刘瑞享;;利他行为弱化的成本收益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6年03期
5 马晓风;刘晓萍;;试论青少年利他行为教育[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6 郑丹丹;凌智勇;;网络利他行为研究——以5Q地带“供种”行为为例[J];浙江学刊;2007年04期
7 丁迈;陈曦;;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黄俐萍;;角色体验,让孩子品尝利他行为的喜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9 王艳辉;张少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恩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3期
10 卢阳;商卫星;;略论大学生利他行为[J];企业导报;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希琳;谢晓非;;危机情景中利他行为对身体负重感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晓非;;利他行为仅仅利他吗?[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郑显亮;;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艳;刘华山;马玉芝;刁春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谢晓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为温暖人心[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晓芳;高湘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研究——利他行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小亮;韩涌泉;;“唯物史观”视角下偏好演化及其应用分析——基于“生产方式——人的本质——个体偏好”互动演化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曹林;“做好事有利可图”让道德更亲切[N];联合日报;2012年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劲硕 张树义;含英咀华 慧解别具[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锦志;利他还是利已[N];学习时报;2000年
4 新华社国际部 姜岩;“道德”的多版本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华凌;孩子是不是生来就自私?[N];科技日报;2007年
6 刘霞;脸红让你更有魅力[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鹏;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体文化选择的利他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巍巍;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雁波;小学生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海霞;小学生利他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谢金;利他行为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瑞;医生与医学生利他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晨;社会和谐视阈下的利他行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7 方雅娟;作为情境变量的移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薇;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磊;外显、内隐利他行为及其预测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娓娓;网络利他行为:测验量表适用性验证与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6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65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