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杨再隋语文教育观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3 15:43
【摘要】: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界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先生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在教育理论方面也颇具成就。他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杨再隋的语文教育观在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城乡结合部小学的语文教学提供实实在在的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并有助于推进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相关介绍、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了解与分析城乡结合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表演”成分过重,假主体现象明显,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足,忽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等。第三部分主要概述杨再隋语文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他的本色语文观、美育教学观、阅读教学观、“双本教育”观、思维训练,并分析其教育主张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是结合具体的语文教材探究杨再隋语文教育观在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贯彻“本色语文”的教学观,秉持双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以及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第五部分即结语。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
[Abstract]:As a famou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expert in contemporary China, Mr. Yang ZaiSui not only has rich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but also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al theory.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he put forward his own unique opinions and formed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Yang ZaiSui's view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origin of the study, related introducti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view. The second part is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schools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the classroom "performance" is too heavy,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subject is obvious, the teacher's method guidance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s ignored. The third part mainly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Yang ZaiSui's view of Chinese education, including his view of real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reading teaching, dual education and thinking training. It also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its educational proposi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 in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fourth part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Yang ZaiSui's view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native Chinese", uphol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dual subject", strengthen the method guidance to student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students.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晓;论科学的教学观[J];教育探索;2000年08期

2 臧宏;我的教学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项丽华;论教学艺术的几个基本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4 高凌飚;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下)[J];学科教育;2002年11期

5 赵卿敏;课程观与教学观的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6 成尚荣;从学习出发:教育教学的回家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7期

7 汪青松;试论新世纪名师的教学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3期

8 张瑞祥,徐庆俊;关于“度”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9 晓谕;中国需要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10 谢延龙;生命与教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建平;;新型教学观建立的途径与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王腾飞;杜锦丽;;建立大扶放教学观 推进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学思想十问[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4 刘炳德;;我的教学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5 潘云凤;;如何使写作教学更加完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许磊;燕良轼;;缄默知识视域下教师错误教学观的转变[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叶长龙;;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9 王炳梅;;教师教学小议[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张春霞;;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小学副校长 李明新;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意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樟树市永泰初中 杨毕 张艳芳;搞好教学创新的几个必要条件[N];宜春日报;2007年

4 西南大学副校长 陈时见;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5 德格县城关小学 西珍;谈新课改后民族地区应怎样进行教学[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6 ;语文课应适时进行教学反思[N];安康日报;2010年

7 河南省临颍一高 董晓杰;浅谈现代教学观[N];学知报;2010年

8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中心小学 孙焕荔;主体要发挥,个性要发展[N];学知报;2011年

9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黄兆全 陕西省汉中中学副校长;在教学展示和体验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巍厦;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邹景超;研究分析建构教学观念与数学教学技能的转化[D];延边大学;2015年

3 孟祥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课的有效教学[D];渤海大学;2015年

4 黄红云;白族文化在大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谭洪岩;延吉市第七中学语文“生本”教学的现状调g敕治鯷D];延边大学;2015年

6 孙莲;基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微课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颜小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贡静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写”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军岩;新疆预科教育成语教学调查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10 张羽;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81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181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