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中韩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5 20:35
【摘要】: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社会课程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要不断完善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立足于本国的基础上,还需要拓展视野,了解国际上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发展。本文选取了中国《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2011年)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与韩国《社会科课程标准(2007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国小学中高年级社会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加深对中韩两国小学中高年级社会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认识,找出中韩两国社会科课程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互相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国和韩国的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异同表现在诸多方面。中国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背景之下发展社会课程的;韩国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结合当时的国情,促进社会课程逐步演变。课程标准的比较,主要依据中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主要框架,从课标的研制背景、框架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这五个部分进行比较。首先介绍了中韩小学社会科课程的发展历程,了解中韩两国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设置的背景;其次对中韩社会课程标准进行宏观比较,分析韩国社会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的借鉴意义,课程目标部分,对中韩两国社会科课程目标进行阐述,比较发现中韩两国在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着相似处,都注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作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第三,在课程内容部分,从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对两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的《品德与社会》介绍并阐述了六个主题,而韩国社会科课程内容是按照不同学年进行划分的,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两国的社会科课程内容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我国调整课程内容提供借鉴;最后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阐述比较了中国《课标》的实施建议与韩国《课标》的教学建议与评价的异同,寻找我国社会科课程教学和评价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中韩对抗激情四瞬间[J];体育世界;2000年16期

2 都永浩;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2002-2010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04期

3 光海;中韩21世纪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J];当代韩国;2004年02期

4 薛嵛兰;试论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9期

5 戴士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展望[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张婧;;中韩微博使用动机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22期

7 丁英顺;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前景[J];河北学刊;1994年05期

8 王倩;中韩经贸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金载铉,张淑敏;经营活动:中韩两国人文化心理的对比[J];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第七次“中韩论坛”会议在汉城举行[J];当代韩国;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信哲;;关于中韩建交之际各自相关方关系的调整[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2 ;陕西21人的论文在中韩论坛获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4期(总第96期)[C];2013年

3 杨剑龙;;中韩交流中上海、首尔都市文化之比较[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4 刘佳;;中韩关于自主创新的比较及经验借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李虎;;从范畴演进特点看中韩两国传统哲学的异同[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张东明;;浅析中韩二十年经贸合作进程及发展趋势[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7 杨仕辉;吴哲;;美国对中韩彩电回应反倾销比较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姜明辉;蔡敏;;中韩国际物流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大群;;中韩古代武举比较浅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10 钟晓兵;宫玲玲;;中韩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竞争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箐文;中韩交流年系列大型活动在京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何建昆;2006中韩经济大论坛在京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3 莽九晨 周之然;中韩政党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宏宇;推动中韩经贸合作深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记者 舒晋瑜;中韩文学论坛移师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王凡;中韩大学生交流绿色奥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驻京记者 沈尚;中韩举行第16次海运会谈[N];中国水运报;2008年

8 记者武文玲;“中韩青年防治沙漠化委员会”成立仪式在达旗举行[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杨霞清;中韩多媒体企业展开合作[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中韩两国开通经贸合作网站[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基元;中韩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朴恩U,

本文编号:2541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541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