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美国“课堂评估评分系统”(CLASS)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5:31
【摘要】:师生互动的质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维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就。建立一套基于标准的课堂互动评估体系对于教师评价尤为重要。美国“课堂评估评分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系统由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历经十五年调研开发。该系统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评估师生互动质量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CLASS系统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从基于依恋理论进行研究工具的开发;到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制定“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学支持”三大领域观察量表;再到完善评价量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估评分系统,从而促进教师发展。CLASS系统的整个评价框架是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形成六个版本: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年级。整个评估系统划分为三大领域(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学支持),以及10-12个指标体系。它采用7分点制度计分,分三个等级:低水平(1-2分)、中水平(3-5分)、高水平(6-7分)。由专业培训人员(观察者和教练人员)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有MTP(My Teaching Partner)我的教学搭档——旨在改善师生互动质量且提供三类师生互动资源:视频库资源、MTP课程和网络化个别辅导。CLASS系统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CLASS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第二、CLASS系统强调评估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第三、CLASS系统注重视频资料库的建立;第四、CLASS系统具有及时反馈性与发展性。如何有效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需要一个完整、系统性的评估工具,而CLASS作为一个课堂观察工具刚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缺。在内容框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CLASS的借鉴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评估测量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第二、制定操作性强的评估工具;第三、评价坚持多元教师评估视角;第四、反思“以老带新”发展专业顾问;第五、学会反思借鉴并投身实践。
【图文】:

结构图,研究思路,结构图,教师评价


绪 论五、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一)研究思路本研究首先从影响教师评价的维度研究出发:教师评价关注的两大方面“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会的学业进步”发现“师生互动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影响极大;其次,接着分析 CLASS 成为评估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主要工具;第三,对 CLASS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框架结构、实施过程等相关情况分析;第四,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 CLASS 的实践效果;最后得出 CLASS 的特点,从而为我国实施该项工具提供借鉴经验和相关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娟娟;;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社会学分析研究——基于上海50所幼儿园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观察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2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李欣;侯元丽;林远辉;陈慧慧;闫露;徐昌和;;聚焦课堂 有效互动——记“第三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4 屠莉娅;;以“主体间互动”为焦点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三步曲[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7期

5 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8期

6 孙俊才,吉峰;依恋理论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启示[J];班主任之友;2005年04期

7 夏雪梅;教师评价:专业人员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8 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4期

9 李保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10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惠敏;亲师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士果;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航;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9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589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